一、交通事故虛假鑒定有什么后果
在現實中,會不會有虛假鑒定?如果鑒定機構迎合當事人出具虛假鑒定,又該如何防止?對此,警方和有關檢驗鑒定評估機構的負責人均表示,目前國家對出具虛假檢驗鑒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均有明確處罰措施,而且檢驗鑒定評估機構為維護自己的品牌和聲譽,勢必在服務上、在鑒定報告的公正、公平、合法上下一番工夫。
而據了解,按照全國人大通過的《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明確規定,鑒定人或者鑒定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或者因嚴重不負責任給當事人合法權益造成重大損失的,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從事司法鑒定業務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情節嚴重的,撤銷登記。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交通事故怎么鑒定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當事人生理、精神狀況、人體損傷、尸體、車輛及其行駛速度、痕跡、物品以及現場的道路狀況等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應當在勘查現場之日起五日內指派或者委托專業技術人員、具備資格的鑒定機構進行檢驗、鑒定。
檢驗、鑒定應當在二十日內完成;需要延期的,經設區的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可以延長十日。檢驗、鑒定周期超過時限的,須報經省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
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應當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
當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殘的,在治療終結后,應當由具有資格的傷殘鑒定機構評定傷殘等級。
對有爭議的財產損失的評估,應當由具有評估資格的評估機構進行。
具備資格的檢驗、鑒定、評估機構應當向省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備案,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向當事人介紹符合條件的檢驗、鑒定、評估機構,由當事人自行選擇。
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的,由急救、醫療機構或者法醫出具死亡證明。尸體應當存放在殯葬服務單位或者有停尸條件的醫療機構。檢驗尸體不得在公眾場合進行。解剖尸體需征得其親屬的同意。檢驗完成后,應當通知死者親屬在十日內辦理喪葬事宜。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辦理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由公安機關處理尸體,逾期存放的費用由死者親屬承擔。
對未知名尸體,由法醫提取人身識別檢材、采集其他相關信息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填寫《未知名尸體信息登記表》,報設區的市公安機關有關部門。
核查出未知名尸體身份的,通知其親屬或者單位認領并處理交通事故。經核查無法確認身份的,應當在地(市)級以上報紙刊登認尸啟事。登報后十日仍無人認領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或者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處理尸體。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的事故車輛除檢驗、鑒定外,不得使用。檢驗、鑒定完成后五日內通知當事人領取事故車輛和機動車行駛證。對棄車逃逸的無主車輛或者經通知當事人十日后仍不領取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的規定處理。
對無牌證、達到報廢標準、未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等車輛,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接到檢驗、鑒定結果后二日內將檢驗、鑒定結論復印件交當事人。當事人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檢驗、鑒定結論有異議的,可以在接到檢驗、鑒定結論復印件后三日內提出重新檢驗、鑒定的申請。經縣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后,應當另行指派或者委托專業技術人員、有資格的鑒定機構進行重新檢驗、鑒定。
當事人對自行委托的檢驗、鑒定、評估結論有異議的,可以在接到檢驗、鑒定、評估結論后三日內另行委托檢驗、鑒定、評估,并告知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予以備案。
申請重新檢驗、鑒定、評估以一次為限。重新檢驗、鑒定、評估的時限與檢驗、鑒定、評估的時限相同。
要是交通事故中的鑒定人員在鑒定過程中弄虛作假,給出了虛假的鑒定結論的話,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對于這種交通事故虛假鑒定的情況,一般是給予行政方面的處罰,當然要是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話,甚至還會追究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有效期限怎么寫
2020-12-11與精神病人結婚,其婚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1-16婚姻存續期間指什么時候
2021-02-24侵犯商標權的行為怎么定性
2020-11-16貸款擔保證明及所需材料有哪些
2020-12-02特殊情況遺產如何分配
2021-02-17顧客在超市內摔傷,超市理應賠償嗎
2021-03-16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勞動糾紛處理時效
2021-03-13買了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1-28再保險合同業務有哪些
2020-12-13使用重大疾病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
2021-03-10再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1-26拆遷補償合同糾紛時效怎么認定
2021-02-15公租房拆遷補償款如何確定
2021-02-17怎么判斷評估報告是否合法
2021-02-09宅基地拆遷補償怎么給,是參考區片綜合地價嗎
2020-11-13租房遇拆遷如何安置
2020-11-11拆遷過程中瀆職犯罪損失如何認定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