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后是否算自首的行為認定
1.交通肇事逃逸者在逃逸途中被攔。這種情形的逃逸者在主觀上沒有自首的想法,而是想著逃避責任,別人的阻攔才使其不得不投案,因此不被認定具有自首情節,依然按交通肇事逃逸罪嚴厲處罰。
2.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離開現場不間斷的到有關部門投案如實講述事發經過的。
這種情況下,主觀上被告人離開現場的目的不是為逃避法律追究,表現在客觀行為上體現為離開現場后不間斷的到有關部門投案,并對事發經過毫不隱瞞,并且以行為人所知和認識到的情況如實講述,不避重就輕,不夸大對方責任,不回避自己的責任。這種情況主客觀能夠相互印證,無為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不認定為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只認定為一般的交通肇事罪,并且應對其主動投案行為認定為自首,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量刑幅度內,并按照自首的量刑原則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3.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離開現場不間斷的到有關部門投案未如實講述事發經過的。
若行為人投案后,未如實供述肇事經過,虛假敘述,推脫自已的責任,夸大對方的責任,則按照刑法總則有關自首的規定,因未如實供述案件主要事實,不認定為自首,但因行為人無逃跑行為,亦不能認定為逃逸,應以一般的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若行為人投案后,向有關部門講述有交通事故發生,但當時不是自己駕車,而是別人駕車肇事的,并說服別人替自己頂罪的,因無逃跑的行為,不認定逃逸,但后面的行為,又符合偽證罪的特征,則以交通肇事罪和偽證罪數罪并罰。
4.行為人交通運輸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離開現場,經過一段時間后,又投案如實講述交通肇事及逃逸情況的。
交通運輸應肇事后逃逸存在著自首的情況,即這種情形,行為人主觀上有一個轉變過程。在前面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觀故意支配下的行為,認定為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而后面出于不論何種想法,去主動投案,自愿接受法律處罰的行為,又符合投案自首。是在兩種主觀故意的支配下,實施的兩個行為,前者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已構成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后者主動投案,如實供述案情的,又能夠認定自首。因此應以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并有自首情節定罪量刑。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量刑幅度內按照自首的量刑原則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認定為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只認定為一般的交通肇事罪,并且應對其主動投案行為認定為自首,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量刑幅度內,并按照自首的量刑原則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5.行為人交通運輸肇事后,經過一段時間后,又投案如實講述交通肇事經過但稱離開現場并非為逃避法律追究情況的。
這種情形需要分清是主觀的原因還是客觀的原因,如果是主觀的害怕而逃逸,法律上還是認定為肇事逃逸。如果是客觀不能抗拒、不能避免的理由,阻礙了肇事者的歸案?,以一般的交通肇事罪定罪并認定自首,不認定逃逸。
6.行為人夜間駕車行駛與一黑影擦過,行為人認為是風吹來的樹枝或布片等物品,車行駛一段路程后,行為人下車才發現血跡,然后報案并投案的。
如能查證上述事實,則行為人主觀上無為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不能認定逃逸,客觀上在發現自己交通肇事行為后,及時報案并投案如實供述事實,即不屬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離開現場,又符合自首情形,應以一般的交通肇事并有自首情節定罪處罰。
交通肇事者有的情有可原,有的罪大惡極,法律也是本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來定罪的,但無論是哪種情況,傷害都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減輕交通事故的發生,司機朋友們應做好開車前的準備,比如:檢查車輛安全性能,熟悉行車路線,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有充足的精神狀態等。如果您還有法律疑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右手食指一節截止了怎么賠償
2021-01-31工商公示內容有假如何處罰
2020-12-09什么情況下會股權凍結
2020-11-09假結婚和假離婚買房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1-02-22交通事故怎樣選定管轄法院
2020-11-15不知道借車人無證出事故承擔多大責任
2021-03-11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效力如何,有強制力嗎
2020-12-29產品責任保險與產品質量保險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10產品責任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5人身保險受益人需要承擔義務嗎
2021-02-25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如何確定管轄
2021-01-21三類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須提示風險 監管加強
2021-01-18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5超載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增加10%的免賠率
2021-03-15第三者強制責任險賠償的歸責有哪些原則
2020-11-26購買婚嫁保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21車輛修理費過高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1-02-01免賠額與不計免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21保險代理人在其業務中欺騙被保險人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1淺談我國保險稅制的改革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