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刑法第67條的規定,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這一規定,首先應當理解是在立法中對于自首犯從寬處罰的根據。如果對自首犯不能正確地適用刑罰,那么正確認定自首就失去了意義。下面僅就司法實踐中的幾個情節談一下對自首的處罰原則。
一是要考慮法定的從重、從輕情節。具有法定從重情節,特別是具有法定"應當"從重情節的,一般應當從重處罰,可不考慮自首從輕或減輕處罰情節。具有法定從輕情節,如共同犯罪中的從犯、脅從犯、防衛過當犯、未成年人犯、犯罪中止等,應當將自首情節與其他法定從輕情節綜合考慮,確定具體的刑罰。
二是從犯罪的輕重考慮。一般來講,犯罪較輕的,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犯罪較重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罪行特別嚴重、犯罪手段極為惡劣、后果特別嚴重、民憤極大或犯罪之前,即預謀犯罪后投案,鉆法律的空子的,可不從輕處罰。
三是從自首者的人身危險性考慮。自首者人身危險性大的,如慣犯、累犯、再犯等犯罪惡習很深者可以不從輕,或從輕幅度小一些;對于人身危險性小的偶犯、初犯等,則可以從輕,且幅度可適當大一些。因而,相同的自首情節,可能會因自首者的人身危害性不同而受到不同的處罰。
我們認為,理解自首的這一條件,應著重把握下列幾個問題:
1、投案人所供述的必須是犯罪的事實。投案人因法律認識錯誤而交、代違法行為或違反道德規范的行為的事實,不構成自首。殺人是典型的自然犯,通常情況下,也不會發生法律認識錯誤的問題。
2、投案人所供述的必須是自己的犯罪事實,也即自己實施并由本人承擔刑事責任的罪行。另外,就司法實務而言,投案人所供述的犯罪,既可以是投案人單獨實施的,也可以是與他人共同實施的;既可以是一罪,也可以是數罪。
3、投案人必須如實供述所犯罪行,即犯罪分子應按照實際情況徹底供述所實施的全部罪行。如果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犯罪人只能如實地供述自己的主要或基本的犯罪事實,即能夠據以確定犯罪性質、情節的犯罪事實,也應視為如實供述罪行。如果犯罪人在供述犯罪的過程中推諉罪責,保全自己,意圖逃避法律制裁;大包大攬,庇護同伙,意圖包攬罪責;歪曲罪質,隱瞞情節,企圖蒙混過關;掩蓋真相,避重就輕,試圖減輕罪責;等等,均屬不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不能成立自首。16:24:47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人身損害賠償墊付后如何追償
2020-12-27公司名變更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1公示催告所需材料
2020-11-26共同居住與共同共有是一樣的嗎
2021-01-13船舶確權之訴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1-03-15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1-01-07花錢收別人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12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有沒有區別
2021-02-09收養協議是否適用合同法
2021-03-12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和經營權證不一致如何解決
2020-12-08辭退員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3-17單位與個人簽訂勞務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3-15與單位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勞動者是否可以隨時提出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24私自改離職證明違法嗎
2021-03-04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自助寄存柜中丟包,超市有責任嗎
2020-12-29癲癇患者能夠辭退嗎
2020-12-24人身保險合同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09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