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辦理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11 · 780人看過

第一部分關于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身份

第一條被告人的真實身份是確定犯罪人是否存在、犯罪行為由誰實施的重要基礎,是保證刑事案件質量的首要關口。審查被告人身份應著重審查下列內容:

(一)案卷中有無被告人的戶籍材料;

(二)被告人的戶籍材料是否附有被告人的照片;

(三)被告人本人或其照片(全身照)是否經過被告人的近親屬、同案人或其他熟悉被告人的人員辨認;

(四)被告人供述的身份情況是否與戶籍材料相符;

(五)被告人是否年滿十八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是否年滿十六周歲或十四周歲。

第二條審查被告人實施犯罪時是否已滿十八周歲,要以合法的戶籍證明為依據;對戶籍證明有異議,并有出生證明文件、人口普查登記、無利害關系人的證言等證據證明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應認定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沒有戶籍證明以及出生證明文件的,應當根據人口普查登記、無利害關系人的證言,結合其他相關證據為依據綜合進行判斷,必要時可以對被告人進行骨齡鑒定

沒有充分證據證明被告人實施被指控的犯罪時已滿十八周歲且確實無法查明的,應當認定其未滿十八周歲。

對辯方提出的未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周歲或未滿十八周歲的理據無法排除的,認定其年齡要特別慎重,定罪處刑要留有余地。

第三條被告人的身份情況沒有證據證明、無法查實,按被告人自報認定的,應在案件審理報告中予以說明。

第四條對于有被害人死亡的刑事案件,應當著重審查被害人身份中的下列內容:

(一)案卷中有無被害人的戶籍材料;

(二)被害人的戶籍材料中是否附有被害人的照片;

(三)被害人的近親屬、其他熟悉被害人的人員以及被告人辨認的是被害人的尸體還是尸體照片;

(四)通過辨認尸體無法確認被害人身份的,是否作過DNA鑒定;

(五)被害人的尸體因腐敗、被肢解、被焚燒、被腐蝕、被動物撕咬等,導致難以辨認的,是否作過DNA鑒定;

(六)對于只有被害人尸骨的,是否作過DNA鑒定,是否將被害人的顱骨與生前照片的頭像進行重合實驗;

(七)對于只有少量人體組織塊、人體血跡而無法找到被害人尸體的,是否對該組織塊、血跡作過DNA鑒定,是否可以排除為被害人的兄弟姐妹所留;

(八)對于無名尸體,公安機關有無發布尋查公告。

第五條被害人的身份無法查清或者無法找到被害人尸體的,應當在案件審理報告中予以說明。

第二部分關于案件的偵破、揭發情況

第六條案件的偵破、揭發材料是查明案件來源的重要依據,對于審查判斷案件的真實性、客觀性具有重要意義。應當著重審查破案報告的下列內容:

(一)案件的來源;

(二)偵查措施;

(三)確定犯罪嫌疑人的根據;

(四)有無特情、線人參與破案;

(五)犯罪嫌疑人藏匿處的線索來源;

(六)抓獲犯罪嫌疑人的時間、地點;

(七)如果屬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是否有協助抓獲同案人的情形;

(八)其他構成自首、立功的情形;

(九)偵查機關出具的“破案經過”等材料是否附有出具該說明材料單位的辦案人或案件知情人員的簽字或蓋章。

第七條對破案經過有疑問的,應當要求偵查機關補充說明。

對偵查機關、檢察機關補充的說明材料,經審查認為符合案情或有其他證據相印證的,可以采用。

第八條在死刑案件中,人民法院應當審查偵查起訴階段反映出的該移送的重要證據是否全部依法移送。

第三部分關于犯罪事實

第九條查明犯罪事實是刑事訴訟的核心,應當著重查明下列內容:

(一)是否存在犯罪事實,是否存在意外事件、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不屬于犯罪的情況;

(二)犯罪人是誰,屬于共同犯罪的,應查明共同犯罪人各自的作用和地位,區分主、從犯;

(三)是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對于指使他人實施的故意犯罪,應查明主使的被告人主觀授意的具體內容和范圍,即主使人是否要求將被害人打死、打致重傷或輕傷;實施犯罪的被告人是否有實行過限的行為;

(四)是有預謀的犯罪還是臨時起意的犯罪,被害人有無過錯,是否屬于激情犯罪;

(五)是否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情形;

(六)犯罪的起因是否屬于婚姻家庭矛盾、農村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以及工友、同事因工作矛盾引起的;

(七)毒品共同犯罪案件中,應當查明各被告人參與實施毒品犯罪的種類、數量;不能只查明毒品犯罪經過,而不對各被告人應承擔刑事責任的毒品種類、數量進行具體認定。對于判處死刑的案件,還應查明毒品純度;

(八)被告人是否具有坦白、自首、立功、家屬代為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取得被害人或被害人家屬的諒解、累犯、再犯的情節;

(九)一案有兩宗以上犯罪事實的,應在分述犯罪事實和證據之后,對全案犯罪事實進行綜述,列明每個被告人的具體罪責。

第四部分關于證據

一、一般規定

第十條認定案件事實必須以證據為根據。

第十一條審判人員應當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客觀、全面地審查、核實和認定證據。

第十二條經過當庭出示、辨認、質證等法庭調查程序,具有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的證據,才能作為定罪的根據。

二、二審開庭審理刑事案件證據的庭前交換

第十三條對于二審開庭審理的案件,控、辯雙方準備在法庭上出示的證據必須于開庭前提交合議庭,由合議庭于開庭前送達對方。

第十四條抗訴案件,上級檢察機關作出支持抗訴的決定,但是改變下級檢察機關抗訴理由、罪名、量刑的,合議庭應于開庭前將相關支持抗訴意見書送達原審被告人及其辯護人。

三、證據的審查判斷

1、物證、書證

第十五條對物證、書證著重審查以下內容:

(一)物證、書證是原物,還是原物的照片、錄像或復制品;不能提供物證原物的原因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即物證確實是不便移動、易腐爛變質而不易保存,或者是依法應返還被害人,或因保密工作需要不能調取的,或因法律規定不宜隨案移送而應由公安機關妥為保管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分別移送主管部門處理或者銷毀的物品;

(二)制作物證、書證照片、錄像、復制品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即制作人不得少于二人;應同時制作文字說明,該說明應明確制作物證照片等的原因、制作過程、制作人、原物存放何處等問題,并由偵查人員、制作人、見證人簽名或蓋章;

(三)物證、書證的來源是否合法,是否具備能夠說明物證收集提取地點、收集提取方式、包裝保管方式、保管地點等情況的記錄;由偵查機關取得的物證,是否有搜查證和扣押物品清單;

(四)對于現場遺留的與犯罪有關的具備同一認定檢驗鑒定條件的血跡、精斑、毛發、指紋等生物物證、痕跡、物品,是否通過DNA鑒定、指紋鑒定等刑事科學技術鑒定方式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相應生物檢材、生物特征、物品等作同一認定;

(五)對于涉案的手機、銀行卡等種類物,是否有手機串號、銀行卡號、銀行卡登記姓名等證據,以證明手機、銀行卡等種類物的唯一所有人或使用人;

(六)物證、書證的外形、屬性等特征,是否因時間、條件的變化等褪色、變色、變形、缺損、變質等;在收集、保管、鑒定過程中是否受到破壞或者改變;

(七)物證、書證是否交由被害人、證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等有關人員辨認、進行科學技術鑒定。

(八)與案件事實有關聯的物證、書證是否全面收集。

第十六條對在勘驗、檢查、搜查中發現與案件事實可能有關聯的血跡、足跡、字跡、指紋、毛發、體液、人體組織等痕跡和物品應當請偵查機關依法補充收集、調取或者作出合理的說明。

第十七條據以定案的物證應當是原物。物證的照片、錄像、模型或復制品,經與原物核實無誤或經鑒定為真實的,或以其他方式確能證明其真實的,具有與原物同等的證明力。原物的照片、錄像、模型或復制品不能反映原物的外形和特征的,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十八條違反法律和有關規定取得的物證、書證,應根據取證行為違法的程度和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能否作為定案根據。

第十九條經勘驗、檢查、搜查、扣押取得的物證、書證,未附有勘驗、檢查筆錄、搜查筆錄、扣押清單、提取筆錄,不能判斷物證、書證來源的,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二十條物證、書證的收集方式和程序在形式要件上存在下列瑕疵,通過采取補救措施能夠彌補或作出合理解釋的,可以采用:

(一)收集調取的物證、書證,在勘驗、檢查筆錄、搜查筆錄、扣押清單、提取筆錄上沒有偵查人員、物品持有人、見證人簽名或物品特征、數量、質量、名稱等注明不詳的;

(二)收集調取物證照片、錄像、模型或復制品,書證的副本、復制件沒有注明與原件核對無異、復制時間、被收集、調取人(單位)簽名(蓋章)的;

(三)物證照片、錄像、模型或復制品,書證的副本、復制件沒有制作人關于制作過程及原物、原件存放于何處的說明或者簽名的;

(四)書證有更改或者更改跡象的。

第二十一條書證、物證應當交由當事人或證人加以辨認,必要時應當進行鑒定。

對物證、書證的來源及收集過程有異議,應當要求舉證方予以說明,未作出合理解釋或提供必要證明的,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二十二條因保管、鑒定不當導致物證、書證改變原有性狀或滅失,不能證明案件事實的,該物證、書證不能作為定案根據。

2、證人證言

第二十三條對證人證言著重審查以下內容:

(一)審查證人與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應當查明證人與當事人有無利害關系或特殊關系,證人是否存在作偽證的可能;

(二)審查證言的來源和內容,應當查明證言是原始取得還是傳聞的證言,證言的內容是否合情合理,沒有矛盾,符合客觀實際。對證言中不合情理、有矛盾的內容,應當向證人作進一步詢問;

(三)審查證人感知案件事實時的客觀環境和條件,應當查明距離的遠近、光線的明暗、風力的大小、聲音的輕重等自然條件是否影響證人正確感知案件事實。如果發現疑點,應當再行詢問或深入有關場所核查;

(四)審查證人的感知、記憶和表述能力,證人感知事物的能力高低、記憶力好不好、表達能力強不強、思想方法是否主觀片面、發案時精神緊張或分散等都會影響證人正確地感知、記憶、表達客觀事實。必要時可以對證人的作證能力進行鑒定,可以讓證人辨認、對質或進行偵查實驗等,以便對證人證言作出正確的判斷;

(五)審查證人是否受到外界的不良影響,應當查明證人提供證言時有無思想顧慮或外界壓力、有無受到他人的指使、收買或者威脅、引誘、欺騙,辦案人員有無采取威脅、引誘、欺騙、暗示等非法的方法取得證人證言,證言筆錄是否完整,有無證人簽名或蓋章;

(六)審查證人證言與其他證據是否協調一致,真實的證人證言與案內的其他證據應當是一致的,不矛盾的,如果發現證人證言與其他證據有矛盾,應當認真分析、核查是證人證言真實,還是其他證據真實;

(七)根據幼年證人的年齡和智力發育程度,審查幼年證人證言的內容和所使用的語言是否與之相適應。

第二十四條證人的猜測、評論性、推斷性的證言,不能作為證據使用,但根據一般生活經驗判斷的事實除外。

正處于明顯醉酒、麻醉品中毒或者精神藥物麻醉狀態的證人所提供的證言,不能作為定案根據。

以暴力、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二十五條一名詢問人員取得的證人證言,應當結合其他證據綜合審查判斷,決定是否采用。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作為定案根據:

(一)詢問證人沒有個別進行取得的證言;

(二)沒有經證人核對并簽名、蓋章或捺印的證言;

(三)詢問人員違反回避制度取得的證言;

(四)未成年人所作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明顯不相當的證言。

第二十六條證人證言的形式要件有下列瑕疵,通過采取補救措施能夠彌補或作出合理解釋的,可以采用:

(一)沒有填寫詢問人、記錄人、法定代理人姓名或詢問的起止時間、地點的;

(二)詢問證人的時間、地點不符合規定的;

(三)詢問筆錄沒有記錄告知證人應當如實提供證言和有意作偽證的或隱匿罪證要負法律責任內容的;

(四)筆錄反映出在同一時間段內,詢問人員同時或交叉詢問不同證人的。

3、被害人陳述

第二十七條被害人陳述適用前述關于證人證言的有關指導意見。

4、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第二十八條對被告人供述和辯解著重審查以下內容:

(一)訊問被告人的偵查人員是否不少于二人;訊問羈押的被告人是否在羈押機構內進行;訊問被告人是否個別進行;

(二)訊問筆錄是否注明訊問的起止時間和訊問地點;

首次訊問時是否告知被告人申請回避、聘請律師等訴訟權利;被告人是否閱看并簽名、蓋章或捺印;是否有不少于二人的訊問人簽名;

(三)訊問被告人是否全面、細致,對被告人的犯罪動機、作案過程及細節、共同犯罪中的具體分工和各同案人的作用以及歸案情況、檢舉揭發等情節是否進行了訊問;

(四)訊問聾啞人、少數民族人員、外國人時是否提供了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員或翻譯人員,訊問未成年同案犯時其監護人是否在場;

(五)被告人的供述是否自愿,有無受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威脅、引誘,或辦案人員的刑訊逼供、指供、誘供、騙供,或他人的指使等情形,必要時可以調取被告人進出看守所的健康檢查記錄;

(六)被告人的供述是否前后一致,有無反復以及出現反復的原因;被告人的所有供述和辯解是否均已收集到案;應當入卷的供述和辯解沒有入卷的,是否出具了相關說明;

(七)對于共同犯罪案件,在被告人供述逐個進行審查判斷的基礎上,還應當審查各個被告人對同一事實情況的供述是否一致,有無矛盾。如果一致,還要審查他們之間有無串供、勾結、通謀的可能。如果發現供述的內容前后不一,互相矛盾,口供之間不一致,應當認真分析,找出原因,通過調查、對質、鑒定、實驗等方法進一步審查,加以解決;

(八)被告人的辯解內容是否符合案情和常理,有無矛盾。

第二十九條采用刑訊、威脅、引誘、欺騙、較長時間凍、餓、曬、烤、服用藥物、催眠,或其他使人在肉體上劇烈疼痛、精神上產生高度痛苦或喪失意識、意志的方法獲得的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三十條只有一名偵查人員訊問取得的被告人的供述,應當結合其他證據嚴格審查,決定是否采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作為定案根據:

(一)沒有經被告人核對并簽名、蓋章或捺印的;

(二)訊問聾啞人、少數民族人員、外國人時應當提供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員或者翻譯人員而未提供的;

(三)違反回避規定的。

第三十一條訊問筆錄有下列瑕疵,通過采取補救措施能夠彌補或作出合理解釋的,可以采用:

(一)沒有填寫訊問人、記錄人、法定代理人姓名或訊問的起止時間的;

(二)筆錄填寫的訊問時間、地點不符合規定的;

(三)訊問人沒有簽名的;

(四)訊問筆錄沒有記錄告知訴訟權利內容的;

(五)筆錄反映出在同一時間段內由同一訊問人員交叉訊問不同的被告人所取得的供述和辯解;

(六)訊問筆錄中沒有經過被告人確認或者沒有被告人捺印的修改部分。

第三十二條應當把被告人供述同案件中的其他證據聯系起來,加以比對印證,進行綜合分析,用以定案的口供必須與其他證據能夠互相印證,相互一致,如果存在矛盾,應當分析原因,進一步查證核實后,再作結論。

被告人庭前多次供述一致,庭審中翻供,但被告人不能合理說明翻供理由或者其辯解與全案證據相矛盾,而庭前供述與其他證據能夠相互印證的,可以采納被告人庭前供述。

被告人庭前口供反復,但庭審中供認的,且庭審中的供述與其他證據能夠印證的,可以采納庭審中的供述;被告人庭前口供反復,庭審中翻供的,且無其他證據與庭前供述印證的,不能采納庭前供述。

5、鑒定意見

第三十三條對鑒定意見著重審查以下方面:

(一)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是否具有法定的資格和條件,即:是否屬于被指派或者聘請的具有專門知識和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對人身傷害進行重新鑒定和對精神病進行醫學鑒定的機構是否是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鑒定人是否具有法定的回避情形;

(二)鑒定程序是否合法,是否有接受鑒定的委托書,是否經過復核;

(三)檢材的來源、取得、保管是否合法,與相關提取筆錄、扣押物品清單等記載的內容是否相符,檢材是否充足、可靠;

(四)鑒定的方法是否科學,鑒定報告是否有分析論證的過程,論據是否充分,解釋是否合理,論據和結論有無矛盾;鑒定意見是明確、肯定、具有唯一性;

(五)鑒定意見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備,是否注明提起鑒定的事由、機構、時間和作出鑒定意見的時間,并由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復核人簽名蓋章;

(六)鑒定是否及時進行;

(七)鑒定意見與案內其他證據是否有矛盾;尸體檢驗鑒定意見與尸體檢驗筆錄及照片是否存在矛盾;

(八)鑒定人是否受到外界的干擾影響;

(九)鑒定意見是否依法及時告知相關人員。

第三十四條鑒定意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作為定案根據,必要時可以進行補充鑒定、重新鑒定:

(一)鑒定人不符合法定的資格和條件,鑒定人少于二人,鑒定人不具有法定的專業技術和職稱,鑒定人違反回避規定的;

(二)鑒定程序明顯違反法規規定的,鑒定不在有效時間內進行的;

(三)鑒定方法有錯誤的;

(四)分析判斷沒有科學根據的;

(五)違反有關鑒定標準的;

(六)鑒定意見與證明對象沒有關聯的;

(七)鑒定對象與送檢材料、樣本不一致的;

(八)送檢材料、樣本來源不明的;

(九)不是針對事實作出分析判斷的;

(十)鑒定意見與其他查證屬實的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

(十一)其他情形。

對鑒定意見有疑問時,應當通知鑒定人出庭作證或由其出具相關說明,也可以指派或者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或者鑒定機構,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6、勘驗、檢查筆錄

第三十五條對勘驗、檢查筆錄著重審查以下內容:

(一)勘驗、檢查是否依法進行,筆錄的制作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包括:

(1)勘驗、檢查人員是否具有勘驗檢查的主體資格,是否少于二人,是否存在法定的回避事由;

(2)勘驗、檢查時有無與案件無利害關系的見證人在場;

(3)勘驗、檢查、搜查筆錄是否為當場制作,是否為原始記錄;如果是復印件,是否附有原始記錄;

(4)勘驗檢查人員和見證人是否核對筆錄并簽名或蓋章;修改部分是否經過勘驗檢查人員和見證人共同確認。

(二)勘驗檢查的內容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包括:

(1)是否準確記錄了提起勘查的事由、勘查的時間、地點、在場人員等情況;

(2)是否準確記載了現場、物品、人身、尸體等的位置、特征等詳細情況以及勘驗、檢查、搜查的方法和過程;

(3)記載的物品、痕跡、書證等的特征與實物是否吻合;

(4)筆錄的內容是否完整,有無遺漏;對死者衣服的裂口、尸體的皮膚表面、內臟器官、肌肉組織、創口大小和形態等是否進行了細致的解剖、檢驗;

(5)文字記載與繪圖、錄像、照片是否相符;固定證據的形式、方法是否科學、規范;

(6)文字、數字表述是否確切。

(三)勘驗、檢查對象是否真實。包括:

(1)現場、物品、痕跡等是否被破壞或偽造,是否是原始現場;

(2)人身的特征、傷害情況、生理狀態有無偽裝或變化;

(3)作案工具與被害人的創口、傷情有無進行比對;

(4)多次或補充進行勘驗、檢查的,前后勘驗、檢查的情況是否有矛盾,是否說明了再次勘驗、檢查的原因;

(5)勘驗檢查筆錄中記載的情況與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陳述、鑒定意見等其他證據是否存在矛盾,筆錄有無篡改或偽造;

(6)勘驗檢查人員、見證人是否對勘驗檢查的情況嚴格保密。

第三十六條審查案件的時候,對公安機關的勘驗、檢查,認為需要復驗、復查的,應當要求公安機關復驗、復查,也可以自行復驗、復查,商請公安機關派員參加,必要時也可以聘請專門技術人員參加。

第三十七條下列勘驗檢查筆錄,應當結合其他證據嚴格審查,決定是否采用:

(一)沒有見證人的;

(二)勘驗檢查人員和見證人沒有簽名、蓋章的;

(三)勘驗檢查人員違反回避規定的;

(四)沒有參加勘驗檢查的人員制作的勘驗檢查筆錄。

7、視聽資料

第三十八條對視聽資料著重審查以下內容:

(一)視聽資料的來源是否合法,制作過程中有無受到威脅、引誘等違反法律和有關規定的情形;

(二)是否載明制作人或持有人的身份、制作的時間、地點和條件以及制作方法,制作視聽資料的機器、設備是否正常,技術水平是否先進;

(三)是否為原件,有無復制及復制份數;調取的視聽資料是復制件的,是否附有無法調取原件的原因、制作過程和原件存放地點的說明,是否有制作人和原視聽資料持有人簽名或蓋章;

(四)內容和制作過程是否真實,有無經過剪輯、增加、刪改、編輯等偽造、變造情形;

(五)內容為案件事實有無關聯性。

第三十九條對視聽資料本身及其所載內容存在懷疑時,應當進行鑒定。

第四十條對視聽資料應當結合其他證據進行綜合審查判斷。著重審查視聽資料反映的案件事實與其他證據所證明的是否相符,是否存在矛盾。

第四十一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聽資料,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一)視聽資料經審查或鑒定無法確定真偽的;

(二)對視聽資料的制作、取得的時間、地點、方式等有異議,不能作出合理解釋或提供必要證明的。

8、其他

第四十二條對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網絡博客、手機短信、電子簽名、域名等電子證據,應當主要審查以下內容:

(一)該電子證據的磁盤、光盤等載體是否與打印件一并提交;

(二)是否載明該電子證據形成的時間、地點、對象、制作人、制作過程及設備情況等;

(三)制作、儲存、傳遞、獲得、收集、出示等程序和環節是否合法,取證人、制作人、持有人、見證人等是否簽名或蓋章;

(四)內容是否真實,有無剪裁、拼湊、篡改、添加等偽造、變造情形。

第四十三條對有疑問的電子證據,必要時應當對其真偽進行鑒定。

第四十四條辨認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結合其他證據嚴格審查,不能排除虛假可能的,辨認結果不得作為定案的依據:

(一)辨認不是在偵查人員主持下進行或主持辨認的偵查人員少于二人的;

(二)辨認前使辨認人見到辨認對象,或沒有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征的;

(三)辨認沒有個別進行的;

(四)辨認對象沒有混雜在其他對象中,或辨認對象數量不合法的;

(五)辨認中給辨認人明顯暗示或明顯有指認嫌疑的;

(六)對辨認經過和結果沒有制作專門的規范的辨認筆錄,或辨認筆錄沒有偵查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的簽名或蓋章的。

第四十五條辨認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要求偵查機關補查或作出說明:

(一)應當組織辨認而未組織的;

(二)辨認記錄過于簡單,只有結果沒有過程,不能指出辨認對象區別于其他對象的特征的;

(三)案卷中沒有被辨認對象的照片,無法獲悉辨認的真實情況的。

四、證據的綜合審查和運用

第四十六條審判人員應當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從各證據與待證事實的關聯程度、各證據之間的聯系等方面,對證據的證明力進行審查判斷。

證據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共同指向同一待證事實,且能合理排除證據之間矛盾的,才能作為定案根據。

第四十七條審判人員綜合案件全部證據加以分析判斷,認為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并排除一切合理懷疑,依照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證據確實、充分是指:

(一)判決認定的犯罪事實及與量刑有關的情節均有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

(二)每一個定案的證據均已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證據與證據之間沒有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

(四)共同犯罪中,各被告人的行為、作用及罪責已經查清;

(五)根據證據推斷案件事實的過程符合邏輯規則,由證據得出的結論唯一,徹底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六)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案件應當做到從重、從寬處罰的情節均已查清,并且排除從寬處罰的可能性。

第四十八條對認定案件重要事實的關鍵證據,應當一證一質。

當庭認證,應當著重對證據的合法性、關聯性進行認定。

法庭應當結合全案證據,綜合判斷證據的證明力。對證明力的認定,可以在開庭后合議時進行。

第四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證據不足:

(一)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缺乏必要證據予以證明的;

(二)據以定罪的證據不確實,存在疑問,無法查清的;

(三)依據證據不能得出唯一結論,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四)定罪證據確實、充分,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證據存在欠缺或瑕疵的。

第五十條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犯罪行為系被告人實施,但如果間接證據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

(一)據以定案的間接證據已經查證屬實;

(二)據以定案的間接證據已經形成完整的證明體系;

(三)據在定案的間接證據之間相互印證,不存在無法排除的矛盾和無法解釋的疑問;

(四)依據間接證據得出的結論是唯一的,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

(五)運用間接證據進行的推理符合邏輯。

根據間接證據定案的,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應當特別慎重。

第五十一條偵查機關依照有關規定采用秘密偵查措施所收集的物證、書證及其他證據材料,經法庭查證屬實,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五十二條被告人、證人、被害人在法庭審理過程中提出其受到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的,應提供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的人員、時間、地點。法庭經審查認為確有必要的,應當由檢察機關通過提交訊問筆錄、錄音錄像或者其他證據,以及通過通知訊問人員、訊問時其他在場人員或其他證人出庭作證等方法,對證據取得的合法性加以證明。對不能排除違反法律和有關規定取證可能的被告人供述、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通過非法言詞證據獲取的物證、書證,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綜合判斷是否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五十三條審判人員對于有下列情形的證據應當認真審查,根據具體情況分別處理:

(一)被告人供述、證人證言及被害人的陳述,應當綜合案件全部證據判別真偽。被告人多次供述之間、證人的多次證言之間以及被害人多次陳述之間存在矛盾的,但被告人供述、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有其他補強證據的,可以作為定案根據;

(二)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被害人、證人和被告人,在對案件事實的認知和表達上存在一定困難,但認為尚未喪失正確認知、正確表達能力的,其所作的陳述、證言和供述,有其他補強證據的,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

(三)與被告人有親屬關系或其他密切關系的證人所作的對該被告人有利的證言,或與被告人有利害沖突的證人所作的對該被告人不利的證言,有其他證據補強的,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張偉

張偉

執業證號:

14403201811020975

廣東嘉得信律師事務所

簡介:

擅長處理債務債務,合同糾紛,勞動糾紛及刑事案件,常年擔任多家企業的法律顧問。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張偉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阳市| 什邡市| 新昌县| 元朗区| 津南区| 鄂伦春自治旗| 安顺市| 万盛区| 革吉县| 邛崃市| 平定县| 天等县| 三明市| 刚察县| 辽宁省| 嘉黎县| 故城县| 益阳市| 兴海县| 察哈| 彰化县| 肇源县| 赤峰市| 清远市| 安顺市| 五常市| 乌兰浩特市| 德州市| 临西县| 海城市| 蓝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青冈县| 靖远县| 扶风县| 交城县| 郎溪县| 肇庆市| 连平县| 中西区| 西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