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立背景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出于加強民生保護目的,加大對一些嚴重損害勞動者利益的行為懲處力度,將部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行為納入了刑法調整范圍。鑒于傳統觀點認為,欠薪僅僅為欠債,是否支付勞動報酬本質上是民事行為,沒有必要將其上升為刑事犯罪,為此,是否應將部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行為入罪,如何合理界定拒不支付勞動報酬行為的罪名,使之更具科學性、可行性,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為法學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人士熱議的話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1997年后最大規模的一次刑法修改。拒不支付勞動者報酬等嚴重危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也正式列入《刑法修正案(八)》法條,進一步強化了刑法對民生的保護。為統一司法適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了《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五)》。該司法解釋將惡意欠薪的罪名正式確定為“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
二、構成要件
1、主體要件
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即企業和自然人。企業系指用人單位,包括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自然人包括用人單位以外的自然人(尤其是《民法通則》所規定的“兩戶一伙”)。
2、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上表現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主觀上明知自己的”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這種不作為行為會產生勞動者不能及時實際得到勞動報酬的社會危害后果,卻希望或放任這種后果發生。
應認定為故意的幾種情況:
(1)明確表示拒不作為的,即明確拒絕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應當然地認定為故意。包括無正當理由拖欠,不論是否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2)雖表示應支付,但主動實施作為,為不支付找借口的,應認定故意。如無正當理由轉移財產,造成無支付能力假像的;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或指使發放勞動者勞動報酬的工作人員逃匿,造成無法支付假像的;法克扣工資或罰款的。
3、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應既有危害行為又有危害結果,且兩者間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
(1)實施了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的行為。
(2)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即企業的銀行存款足夠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而不作為,導致勞動者沒有按合同或法定應獲得勞動報酬的時限。如實行月工資制的,超過20天仍不發放工資的,即構成“不支付”。
(3)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勞動行政部門即各級勞動監察大隊已向用人單位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各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已向用人單位送達《勞動爭議仲裁決定書》,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勞動仲裁不論是否提起勞動爭議訴訟程序均構成;各級法院已向用人單位送達《民事判決書》,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判決書已生效或雖因勞動者提起上訴而沒生效但用人單位沒有提起上訴的;各級信訪機關已向用人單位送達批轉文件,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
4、客體要件
本罪的犯罪客體是雙重客體,既侵犯勞動者的財產權,又妨礙了正常的勞動用工關系,侵犯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三、法律后果
《刑法修正案(八)》第41條規定,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尚未造成嚴重后果,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并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罪的構成特征有哪些
2021-02-03醫療事故賠償糾紛
2020-11-24政府法律顧問團成立的議程
2021-03-11企業改制后是否需要建立新賬
2021-01-06車禍幾年之后死了還用負刑事責任
2020-12-05法定贍養人
2021-02-19案件判決以后還能保全嗎
2020-12-19再婚放棄撫養權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5撫恤金遺囑怎樣寫才有效
2020-12-08林地非法架設線路如何處罰
2021-03-12單位現在突擊裁員要給勞動者補償嗎
2021-02-14調崗到外地可以不同意嗎
2021-01-27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14關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2020-12-20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車撞自家人保險賠不賠及其依據是什么
2021-02-05員工自愿放棄上保險后悔了上訴法院
2021-01-07對保險代理人的禁止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8保險公司欺詐銷售如何維權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