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工傷賠償責任和侵權人的賠償責任
一、存在問題
目前,因為民事侵權(包括刑事附帶民事賠償情形)導致傷害、死亡而同時被認定為工傷、工亡或視同工傷、工亡的案件逐步增多,最典型的是交通事故導致勞動者受傷或死亡而被認定為工傷的情形。在此情形下,醫療費、喪葬費、護理費、伙食費、接受治療期間工資、傷殘/傷亡補償、撫恤等待遇的支付往往會由多個主體承擔,包括用人單位、侵權人、商業保險機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等等。對于其中一個主體已經支付的費用,其他主體是否仍需支付的問題,現行有效的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等等都未作明確規定,在勞動爭議案件處理中,成為法律適用的難點問題。
二、處理意見分析
1、將醫療費、喪葬費、護理費、伙食費等列為一次性消耗費用,不能向用人單位或侵權人重復求償。
這些費用有共同特點:一是因傷害實際產生的直接費用;二是這些費用均有非常明確的單據憑證;三是這些費用均由勞動者、用人單位、侵權人之外的其他主體所收益,受傷害職工或其家屬不應該從這些費用中收益。
鑒于其共同特點,這些費用應當按照有利于受傷職工的原則,由其在用人單位和侵權人之間自行選擇賠償主體,該主體賠償后,其他主體無需重復支付,而承擔責任的主體是否可向其他主體追償,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辦理即可。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1)受傷害職工追索的直接對象只能是用人單位和侵權人;
(2)受傷害職工可以通過自行參加商業保險方式化解自身風險,按照投資與收益(受益)對等原則,其自行投入保險費,就應當額外享受與保險費投入所對應的商業保險理賠請求權,由此應當允許其額外享受商業保險范圍內的雙重甚至是多重賠償;
(3)用人單位可以通過為職工參加工傷保險或參加商業保險的方式化解自身風險?;A是,用人單位對職工承擔全部工傷待遇支付責任。在此基礎上,用人單位可以尋求其他途徑去化解這個支付責任。參加工傷保險后,用人單位可以先為職工辦理工傷保險的理賠手續,再自行補足差額;參加商業保險的,按照商業保險的理賠規則辦理,以用人單位本身為受益人的保險,所獲取的商業保險賠付款,成為用人單位自身收益;用人單位以職工為受益人的保險,所獲取的商業保險賠付款,成為職工自身收益,雙方之間可就是否能抵償用人單位的工傷待遇支付責任進行約定,為鼓勵用人單位多方參保,無約定的情形視為可以抵償。由此,在用人單位只參加工傷保險或只參加商業保險的情況下,職工仍然只能通過用人單位(或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一方或者侵權人一方來獲得上述一次性消耗費用的直接賠償,不存在重復支付問題。在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又以職工為受益人參加商業保險的情況下,職工則可以額外商業保險范圍內的上述一次性消耗費用的賠償。
2、將接受治療病休期間的工資損失作勞動法、民法兩個領域的區分,完善制度,避免用人單位的工資支付責任與侵權人的民事賠償責任競合。
職工接受治療病休期間的工資,本質上是勞動法規定的用人單位的強制性支付義務。用人單位是否履行該義務,是產生職工受傷接受治療病休期間工資損失的責任主體競合的根源。即,用人單位在職工工傷治療期間(停工留薪期)必須支付原工資待遇,如果沒有支付或只支付了部分,職工即產生工資損失;用人單位在職工停工留薪期滿后必要的病傷休息時間內,依法支付其病假待遇或不支付其病假待遇,職工即因不能從事正常工作而產生了相應的工資損失。上述第一類損失,職工可向用人單位追償,也可以向侵權人追償。上述第二類損失中,職工可向用人單位或侵權人追償病假工資損失,但只能向侵權人追償病假工資之外的損失。
由此,考慮以下問題:
(1)如果用人單位未支付或未足額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期間的工資,職工向侵權人追償并實際獲取了相應工資的,不能免除用人單位在勞動法領域的支付義務;職工向用人單位追償并實際獲取了相應工資的,認為為無實際工資損失,可免除侵權人在民法領域的賠償義務。
(2)如果用人單位全額或未足額支付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后必要的傷病休息期間病假的工資,職工以未全額領取病假待遇為由,或者以因須休息導致不能領取原全額工資(含獎金、提成、分紅等等)為由,向侵權人追償與原工資標準的差額,應當支持;職工向侵權人追償并實際獲取了停工留薪期后必要的傷病休息期間的病假工資或者原標準的工資待遇的,不能免除用人單位在勞動法領域的病假工資支付義務。
綜上,在治療、休息期間的工資支付方面,仍然產生重復支付的可能性,但此類重復支付是難以避免的。工傷職工受到民事侵權而追償相關權利時,按照時間順序,最先追償的往往是侵權人,而不是用人單位,因為用人單位往往以還未完成工傷認定為由拒絕支付,所以,還是應當保障職工向民事侵權人先行追償的請求權。
為避免此類重復支付,建議建立起由用人單位先予支付機制,以保證受傷職工不產生工資損失,無需向侵權人追償該部分損失,也避免用人單位與侵權人之間相互推卸責任。
3、確立對工傷/亡職工進行最大程度上法律關懷的理念,使工傷/亡職工及其親屬得到最大化補償。
鑒于工傷保險條例中對工傷工亡職工規定了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就業補助金、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直系親屬撫恤金等補償性質的待遇,民法中規定了侵權人對被侵權人應承擔傷殘、死亡的補償費用,商業保險法中規定了保險公司對商業保險受益人應按保險規則支付相應補償,而這三方面的補償,在法律性質上均互不沖突,因此,應當允許工傷職工及其親屬依法向用人單位、侵權人和商業保險三個主體同時請求支付傷殘、就業、醫療補償或工亡補償、直系親屬撫恤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用人單位工傷賠償責任和侵權人的賠償責任”問題進行的解答,由第三人侵權造成的工傷時,用人單位賠償責任與侵權人賠償責任的法律適用問題,往往成為審理的難點,而相關法律是沒有規定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事故死亡賠償起訴狀范本
2020-11-24遺囑公證去哪里辦
2020-11-09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必須立案嗎
2020-12-09在先債權能否對抗已登記的物權
2021-02-21離婚之后對于共同財產如何分割,離婚財產分割最新規定
2021-02-05贈與合同約定不得撤銷贈與,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嗎
2021-02-20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意見書
2021-03-14勞動仲裁調解協議書范本
2020-11-10異地發生交通事故如何索賠,異地交通事故索賠注意什么
2020-12-04勞動合同是否應當約定底薪
2020-11-23工傷期能辭退嗎
2021-01-03租房遇到黑中介不退定金怎么辦
2020-12-24解除勞動合同證明
2020-12-02什么情形可申請取保候審
2020-11-28什么是勞動爭議調解期限?怎樣確定勞動爭議的調解期限
2021-01-25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與原則是什么
2020-12-05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意外傷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1-03-07保險公司的不同形式有哪些
2020-12-30人身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