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逃逸致人死亡該如何認定
認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構成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必須滿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在情節上的加重。因此,認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滿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這包括三方面:
(1)必須以交通肇事行為的發生為前提。
(2)行為人必須在行為發生后積極實施逃逸。
(3)行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觀動機。
2、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這個規定是明確的,不能將其與其他情形混作一談。比如有這樣的案例,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隱藏或遺棄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這顯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
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間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受害人的死亡必須是因為肇事者的逃逸行為造成的。如果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卻是因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醫院搶救途中再次發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應認定為“因逃逸致人死亡”。再者,必須是行為人逃逸行為在前,而傷者因行為人逃逸而死亡的結果發生在后,兩者之間存在這個順序關系。如果交通事故發生時傷者當場死亡,則不能認定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應適用《刑法》第133條規定的第二種量刑幅度予以處罰。
二、因逃逸致人死亡定什么罪
1、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這是刑法對于交通肇事罪的規定。(注意:是交通肇事罪,而不是肇事逃逸罪)。但是,認定本罪需要注意的是,犯罪的客體是交通運輸安全,這里的“交通運輸”是指公路和水路運輸,不包括航空和鐵路。
2、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屬于交通肇事罪中最嚴重的情節,按照規定此時對行為人的處罰為7年以上有期徒刑。但要是在發生交通肇事后,行為人是故意殺死被害人的話,那么此時就會構成故意殺人罪,此時的處罰又不同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住賓館洗澡摔傷賓館有責任嗎
2021-02-10法律援助對象及范圍
2021-01-27非法集資是什么意思
2020-12-28不動產抵押未登記合同有效嗎
2021-01-14輕微交通事故處理的步驟是什么
2021-01-14可作為遺產繼承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13交通事故傷殘補償
2021-01-30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正當經營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31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0房產抵押給公司需要備案嗎
2020-12-07祖父對未成年孫子恨鐵不成鋼,可以撤回贈與的房子嗎
2020-12-10房地產開發中行政規劃的風險應當由誰承擔
2020-12-11c1駕駛證實習期飲酒駕車扣12分怎么處理
2021-01-12鐵路貨損的索賠時效是多久
2021-02-21車著火了保險怎么處理
2021-03-18汽車丟了,保險公司怎樣理賠
2021-02-17最高法民二庭負責人解讀保險法解釋(二)
2020-11-09再保險公司概述
2021-02-12土地出讓合同違約金過高怎么認定
2021-01-13外嫁女在夫家享受了拆遷補償,還能在娘家享受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