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處罰當事人享有的權利有哪些
1、陳述和申辯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
2、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3、要求賠償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4、知情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5、申請回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6、要求舉行聽證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7、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罰款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二條: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經當事人申請和行政機關批準,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
8、申訴或者檢舉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四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有權申訴或者檢舉;行政機關應當認真審查,發現行政處罰有錯誤的,應當主動改正。
二、行政處罰當事人不配合調查怎么辦?
關于行政處罰當事人不筆錄的問題的解答為,如當事人沉默,記錄“當事人不說話”;通過其它證據材料能證明違法事實的,依法向其送達《違法行為通知書》,給他三日陳述、申辯或聽證權利,三日后,可以依法作出處罰決定。
根據《行政處罰法》中的要求,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而沒有告知,或沒有完全告知,或沒有告知當事人依法應享有的權利如回避權、聽證權、申請復議權等,這些行為中每一項都會導致行政處罰決定無效。
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執行的區別是什么?
行政處罰不交法院會強制執行嗎?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的行政處罰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2-17沒有養育之恩的父母用贍養嗎
2020-12-06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上市公司嗎
2021-01-09監察機關哪些情形下可以采取留置措施
2021-01-17承兌匯票與支票有什么區別
2021-03-12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如何索賠
2021-02-20人身損害賠償范圍
2021-02-04簽了一年的合同沒到一年可以走嗎
2021-02-20解除勞動合同證明
2020-12-02投保人壽保險可能會存在哪些誤區
2020-12-28車的保險進項可以抵扣嗎
2021-01-04境外保單應該如何維權
2020-11-14承包合同上一定要寫金額嗎
2020-11-11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有什么限制和原則
2021-01-18農村機動地承包合同范文
2021-03-05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候發證
2020-11-08有限合伙人可以土地作價入股嗎
2020-12-29農村建設搬遷是否是自愿的
2021-01-14拆遷時以航拍圖確定房屋是否合法,正確嗎
2020-12-09個體戶遇到拆遷停業后房租還要不要交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