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指軋斷工傷如何處理,工傷處理流程是什么
第一時間確認是否購買工傷保險
若單位已買工傷保險,可要求單位在一個月內申報工傷;若沒有,則需盡快搜集勞動關系證據,一年之內申報工傷。
需注意的是,不管單位有沒有買工傷保險,員工都可以申報工傷,這是以后索賠的前提條件。必須注意要在一年之內申報。
認定為工傷后及時做勞動能力鑒定
勞動能力鑒定也影響著工傷賠償金額,勞動能力鑒定機構需是社保局指定的鑒定機構,不同于一般的司法鑒定機構,共分十級,最高級別為1級,最低為10級。
勞動能力鑒定并不是越早越好,為了自己的健康,建議受傷員工安心接受治療,待身體大致康復后再申請做鑒定。
確定醫療期,申請停職保薪
醫療期內,員工無需上班,單位若有此要求的,員工亦可拒絕。
醫療期內,單位需按照員工受傷前12個月平均工資待遇發放工資,很多單位提出只發底薪或按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工資都是不合法的。
理賠事項
在解除勞動關系之前,社保局只賠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若單位未買工傷保險的,由單位賠付。
解除勞動關系后,由單位支付一次性就業補助金,社保局支付一次性醫療補助金。未買工傷保險的,均由單位承擔。
二、申領材料:
1、《工傷認定書》/《確認意見書》;
2、《鑒定結論書》;
3、待遇享受人有效身份證;
4、勞動能力鑒定費支付憑證;
5、工傷醫療費用憑證:
a、醫療費用原始票據(含費用清單)、門急診病歷(門、急診);
b、醫療費用原始票據(含費用清單)、出院小結(住院);
c、醫保經辦機構出具的審核憑證(醫療費用以現金結算);
d、職業病醫院出具的門、急診醫療費用原始票據(職業病患者在職業病醫院以現金方式結算的門、急診醫療費用)。
工傷:
是相對于非因公負傷而言,是因公負傷的簡稱。之前由于體制的原因我國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因工作原因負傷致殘通常采用該術語,現行《工傷保險條例》已經適用于普通事業單位職工,公傷只存在于國家機關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人員,對于與國家機關、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之間形成勞動關系的其他工作人員仍然適用工傷。
工傷與公傷的區別是:
主體及相互間關系不同。工傷發生在勞動關系中,也就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公傷發生在國家機關、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與其工作人員之間,這種關系不屬于勞動關系,帶有行政屬性。
確定待遇的依據不同。工傷待遇由工傷保險條例和地方行政法規確定。公傷待遇由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制定。
能否參加工傷保險待遇不同。工傷可參加工傷保險,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公傷不可參加工傷保險,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而是享受相關的公傷待遇。
待遇支付主體不同。工傷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參加工傷保險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按規定支付,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由用人單位比照工傷保險待遇支付。公傷待遇由所在單位支付。
爭議解決途徑不同。因工傷待遇發生糾紛,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可以適用勞動爭議仲裁、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解決。對單位公傷待遇有異議的,只能先通過人事爭議仲裁裁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6、視情況而定其它資料:
a、《配置輔助器具確認書》及配置輔助器具費用支付票據(工傷職工配置輔助器具);
b、有效勞動合同/勞務協議/用工登記名冊以及工傷職工負傷前12個月的工資性收入憑證(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小時工)、協保人員);
c、委托書和被委托人的身份證(委托他人代辦,由用人單位申領的除外);
d、《交通事故賠償調解書》/《人民法院調解書》或其他證明材料(因第三人的侵權行為被認定為工傷);
e、本人戶口簿/戶籍證明(因工致殘1-4級非城鎮戶籍外來從業人員一次性領取工傷保險待遇);
f、工傷職工簽收的已墊付的相關憑證(用人單位若提出已墊付部分工傷保險待遇的);
g、對于用人單位發生變化的工傷職工,企業單位的須提供承繼單位愿意承擔工傷責任的書面證明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批文或分立、合并及轉讓的相關證明材料;機關單位的須提供《干部介紹信》或《商調函》;事業單位的須提供組織調動的相關證明材料;
h、申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還須提供下列材料:
①5-6級工傷職工:書面情況說明及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申請材料如辭職報告等;
②7-10級工傷職工:書面情況說明及本人或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有關證明材料(如辭職報告、退工單等);
③45周歲以上5-10級女性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工傷職工是否從事管理或技術崗位的書面情況說明。
三、工傷待遇由誰支付
工傷保險待遇過去由用人單位支付逐漸轉變為由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由于職工工傷保險待遇由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用人單位不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發生工傷事故,對用人單位經濟利益沒有影響,用人單位防止工傷事故發生的積極性不高。工傷事故發生后,由工傷社會保險機構支付工傷職工工傷保險待遇,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職工工傷精神損害賠償,這種工傷事故責任的分攤方式,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維護工傷職工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用人單位承擔了部分工傷費用,可以調動用人單位防止工傷事故發生的積極性,減少工傷事故的發生。
故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小心謹慎,不要發生什么不必要的意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相鄰權法律規定
2020-12-09常年法律顧問辦案是否另收代理費
2021-03-12在無主合同的情況下簽訂的定金合同有效嗎
2021-02-26借款擔保合同怎么寫
2021-02-12如何認定車主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的責任
2020-12-22婚前財產的約定和處理
2021-02-02最新輕傷鑒定標準
2021-02-05傷殘鑒定程序怎么辦理?
2020-12-17離婚房產糾紛如何解決
2020-12-18技術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1-12耕地是否可以簽訂租賃合同
2020-12-22遺產繼承公證怎么辦理
2021-03-14冒名頂替簽訂勞動合同的效力
2020-12-19公司員工調動崗位需要哪些流程
2021-01-16員工連帶刑事責任怎么處理
2021-02-14競業限制補償金比例是什么,競業限制補償金有什么規定
2021-02-20按天計算報酬是否是勞動關系
2020-12-23勞動監察部門能否確立勞動關系
2021-02-10試用期完離職扣一半工資怎么辦
2021-03-08雇傭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