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如何承擔刑事責任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不負刑事責任。(責任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2、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注意: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情況下決定并著手實行犯罪,在實行過程中精神病發作喪失責任能力的如何處理?只要著手實行時具有責任能力與故意、過失,喪失,喪失責任能力后所實施的行為性質與著手實行時的行為性質相同,行為人應負既遂的刑事責任;如果喪失責任能力后實施了異質的犯罪,對前行為承擔未遂的責任。
處罰精神病人注意哪些問題
1、在刑罰適用方面,司法實務中應依據司法精神病鑒定關于行為人屬于限制責任能力及其等級、程度的鑒定結論,結合犯罪行為的性質、危害程度和行為人的其他個人情況,根據罪責刑相適應進行綜合分析,具體裁量,確定刑罰。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如屬于嚴重減弱責任能力的,應予以較大幅度的從寬處罰(主要是減輕處罰),也可以考慮緩刑的適用,直至免予刑事處罰;對屬于中度減弱責任能力的,則應予以較適中的從寬處罰(從輕或減輕處罰不排除緩刑的適用);對屬于輕度減弱責任能力的,應予以較小幅度的從寬處罰(原則上只能從輕處罰,且從輕幅度不能過大)。但是對于那些雖然是輕度精神病患者,犯罪性質惡劣、犯罪手段殘忍、犯罪后果特別嚴重的犯罪,一般不應當減輕處罰,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考慮從輕處罰。
2、犯罪后,通過司法精神病鑒定,認為是精神病患者,但從他在羈押中的情況看,似無異常表現;有的人犯罪時精神正常,犯罪后患精神病的應不應當承擔刑事責任?1983年9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判嚴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答復》對此作了規定:經過鑒定,認為患精神病的人,在他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依照《刑法》第18條的規定,不負刑事責任,不應對其判處刑罰,更不能判處死刑。人民法院如果對原鑒定有懷疑,可以再次送請鑒定。經過復驗,如果確定此人不是精神病人,或者雖是間歇性的精神病人、但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依照刑法第18條第1款、第2款的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須按照法律規定判刑;罪該處死的,可以判處死刑。犯罪的時候精神正常,犯罪后患精神病的人,依照法律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聽到過精神病人犯下傷人殺人罪名但法律卻未給與其相應刑罰這讓許多人對于精神病人很沒有安全感,實際上在我國法律上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并不影響正當防衛的成立。對于未成年人以及精神病人實施的不法犯罪行為以及相互間的非法侵害行為。我們可以用武力進行制止和制裁,當然如果因為這樣陷入了糾紛的話建議咨詢相關專業律師,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職工請假是否存在勞動糾紛
2020-11-11申報工傷的時限是多久
2021-02-15律師非訴訟業務有哪些
2020-11-272個股東如何設監事
2020-12-26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1-03-18農村田里燒草一般罰款多少
2020-11-17雇傭工人受傷沒有合同老板不承認怎么辦
2021-02-23婚禮上送花圈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嗎
2021-01-15什么情況下應該賠償勞動者損失
2020-11-08【拆遷賠償】拆遷賠償款如何辦理提存手續
2021-01-16網上商城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31房產以贈與的方式給家人如何繳稅
2020-11-27修高速公路占農戶住房怎么賠償
2020-11-20停車位租賃合同
2020-12-05提供虛假學歷入職違法嗎
2021-01-21小公司倒閉了怎么給員工賠償
2021-03-17老板不批試用期離職怎么辦
2021-03-17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保險合同為什么會終止
2020-12-01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