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逃逸自己全責是一定的么?
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對于逃逸當事人的責任可以有以下幾種認定結果:
1、事故因當事人逃逸,而無法認定當事人責任的場合,無論事故各方的實際責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擔全部責任;
2、事故一方當事人逃逸,事故的認定結果是雙方均無責任,即意外事故,也要由逃逸方承擔全部責任;
3、事故一方當事人逃逸,事故的認定結果是逃逸方有安全違法行為或駕駛有錯誤,他方沒有過錯,逃逸方負全責;
4、事故一方當事人逃逸,事故的認定結果是事故當事人雙方均有責任,在確定過錯比例的基礎上適當減輕逃逸方的責任。
二、交通肇事逃逸構成要件有哪些?
1、主觀方面: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主觀方面來看,在犯罪惡意上是很小的,是對現場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無疑問,其逃逸行為還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無論何種情形,行為人在逃逸時都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并對逃逸行為有直接的故意,這是行為人的主觀方面。
2、客觀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是最高院的《解釋》中規定了在五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這就可以明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節來規定的。
綜上所述,發生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行為人的目的就是逃避法律制裁,如果不能認定事故責任,肇事方承擔全部責任。但是如果事故一方逃逸,交警經過現場調查認定雙方都承擔責任的,可以減輕逃逸方的責任。這僅僅是民事責任,逃逸犯罪的,刑事追究不可免除。
酒后駕車如何處理,酒后肇事逃逸怎么處罰
交通肇事逃逸交強險理賠嗎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鋪買賣中買家與賣家分別交多少稅
2020-12-08開庭認罪是否可以判緩
2020-12-02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不可以制作什么信息
2021-03-01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
2020-12-25老人能找子女要贍養費嗎
2021-02-14做交通虛假鑒定的后果
2021-01-27滯納金最多可以收多少
2021-02-05軍人撫恤金可以定期發放嗎
2021-03-19合同中債權抵銷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22行人闖紅燈被撞怎么辦
2021-02-10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離職時單位要求簽保密協議合法嗎
2021-03-02勞動法關于調崗的規定
2021-03-24勞動糾紛調解以后能否再起訴
2021-01-06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10八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1-02-17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公告內容要核準嗎
2020-11-10保險理賠金可以留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20事故中汽車失火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2-19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舉證責任時怎樣劃分的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