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司法局、黃浦區人民政府、上海律師協會主辦,由黃浦區司法局、黃浦區金融業服務辦公室及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承辦的“第四屆外灘金融法律論壇”,從互聯網金融法律的角度給出了新的思考。
創新法制先行
對于互聯網金融創新今后發展方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金融庭庭長楊路提出了“規范化、大眾化、規則化”的大膽設想。
隨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深入,一些之前不曾遇到的新法律問題接連出現。盡管司法對于金融創新抱著鼓勵和支持的態度,但是具體到與互聯網金融創新所帶來的相關法律案件訴訟過程中,卻也引發了法律界新的思考。
楊路認為,這里首先就是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效率問題,“金融司法應對互聯網金融創新應有足夠的耐心和足夠的寬容,對于一些新興出現的產品和嘗試輕易就否決,這對互聯網金融創新來說不是好現象。”其次,楊路認為,互聯網金融創新正處于缺乏規則化的尷尬階段,因此在涉及到互聯網金融糾紛的案件中,尊重雙方當事人意志,也是司法應有的態度。此外,他還強調,互聯網金融創新是一件新生事物,司法部門應當關注與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行為銜接。
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大大提升了金融交易的效率,但是金融交易的安全保障問題一直沒能真正得到解決,比如客戶的信息被濫用、P2P貸款平臺跑路等。楊路以P2P行業為例,提出了“如果貸款收不回來,我們的抵押權或擔保物權到底如何來行使”、“如果以不動產進行抵押登記,那我們的不動產抵押登記集團又如何進行登記”等一系列受到廣泛關注的“時興”問題。
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曹志龍認為,互聯網金融最關心的是安全,而互聯網金融又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管理弱、風險大”等6個特點。“相對于傳統金融有形、封閉、相對循環、接近完美的風險控制,互聯網金融在風險控制方面仍比較欠缺,而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也為風控理念的轉型提出了要求,也為司法提出了要求。”曹志龍坦言,如今在與互聯網金融相關訴訟案件中,電子證據的采集與驗證存在技術上的困難,而監管和制度與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不同步的情況已經凸顯,亟待解決。“互聯網金融是金融的革命,是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正能量“,我們歡迎互聯網、也愿意理解和應用互聯網,而互聯網風控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問題之一,需要法律和監管的齊頭并進。”
以技術為導向
“任何創新都不是從無到有的劇變,而是對已有的簡化,而這一切是以技術為導向的。”點融網聯席總裁、創始人郭宇航說。
兩年多前,郭宇航褪下了律師袍,創辦了點融網,如今他表示“再也不是一個人在奮斗”,對于這兩年互聯網金融在中國飛速的發展感到欣喜。“在互聯網時代,借款人、投資人和監管部門之間的溝通得到了充分的簡化,以前借款需要在銀行等一個多月,而現在,從準備材料到提交申請,完成審批,都十分快捷,甚至能在PC端獨立完成。這是我們在很多科技論壇上看到的國外已經發生的現實,如今在中國也在陸續發生。”郭宇航認為,門檻降低、流程簡化,正是來自于互聯網的巨大魅力。
針對這兩年引發最多爭議的P2P行業跑路事件不斷,郭宇航表示,監管部門之所以仍能允許這個行業繼續發展,甚至還出臺鼓勵政策,恰恰是在于監管部門以前對于體量龐大的民間借貸市場完全無法掌握。“資金流向、借款利率、保障情況監管部門原先無從了解,而有了互聯網金融企業,意味著把線下的民間借貸,搬到陽光下的互聯網借貸去。只需要讓P2P或互聯網借貸公司,后方開放API接口,監管部門就能實時掌握民間借貸的各種數據,控制宏觀的金融風險,以及借款的流向、利率和報賬水平,對于監管部門有巨大的意義。”在郭宇航看來,這就是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優勢體現。
創新不僅僅代表了簡化,也代表了越來越多跨界合作與跨界嘗試。“我今天在這里不是以一個律師的身份和大家交流,本身就是一個跨界的結果。傳統金融機構如今也開始做中間業務,通過互聯網進行業務對接,進行直接融資,而非以前的間接融資,這就是跨界的創新”。
跨界、技術驅動、簡化、聯動形成了郭宇航眼中的互聯網技術創新。此外,郭宇航也提及了司法支持在這種創新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整個P2P行業在金融審判實踐中發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從最初到最終獲得判決,歷時一年的時間,先后解決了立案難、電子證據、侵害損失的界定數額等問題。”郭宇航欣喜地表示,這些都是通過曝光和法官溝通、通過律師團隊共同推進整個P2P行業在司法規范化的成果。“包括我們在去年就開始的一個監管部門和銀監會共同起草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國際監管和本土實踐的報告,包括早先設立金融研究院等。”
“規范是一個巨大的命題,在沒有明確的法律規范的時候,企業應該做的是避而遠之而非踩雷區,應當努力從一個荊棘叢中開出一條合規的道路。”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汪豐感慨道。
沖擊傳統金融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無疑對傳統金融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銀行業首當其沖。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零售業務總監汪素南承認,即使是銀行業務當中,絕大部分的交易已經來自于電子渠道,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七八年以前,互聯網公司在河的左邊,我們銀行在河的右邊,各做各的事情。我們銀行歸根結底只做三件事,存款(理財就是存款的廣義)貸款(各種融資方式),支付(匯款、轉賬等)”互聯網公司對銀行發起的第一項挑戰是引入支付服務,成立第三方支付公司。“這件事情大概七八年前發生,大概兩三年前已經達到動態平衡。”汪素南表示,兩三年前,互聯網公司陸續進軍存款和理財業務,尤其是一年前開始進攻,這也促使銀行業為了應對競爭涉獵理財業務,雙方在半年之前也達到動態平衡。
“現在的互聯網金融主要是第三個方面,就是在貸款,尤其是很多P2P.銀行一直認為做貸款是有優勢的,尤其在風險管理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所以認為互聯網的進攻傷害不到我們。”但是如今,隨著P2P公司遍地,傳統銀行仍然感到了壓力,“整個經濟在搬家,從實體向線上搬家,在搬家過后所有客戶的信息其實在網上就可以獲取。現在大家經常說,銀行在網絡公司面前是”裸奔“的。”汪素南表示,在互聯網空間,你的資訊是很容易獲取的,放貸也不是件很難的事,銀行已經意識到了這個擔憂。
“金融的本質是信任,如果沒有信任就不會有金融這個實體的發生,銀行憑借著他的信譽還有這個信任在,因此還有領域的優勢”。
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許煒表示,互聯網金融創新為傳統保險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將來的金融仍是數據主導而不是金融主導。“保險是一個逐漸在縮小的市場,雖然沒有很多人在公開的場合提出這點,但是有很多數據說明這點。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現在社會的發展,技術可以幫助人們規避很多風險,整個保險的需求在縮水。”因此,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沖擊應當起到更正面、積極的作用,如敦促傳統金融業向大數據、線上線下協作的模式過渡,“我們需要站在獲取數據的最前沿,需要更加靠近用戶,需要以更加低廉的方式收集更加海量的數據”。許煒認為,如果本著產業鏈推倒的方式被動接受這樣的改變,等到金融和保險機構必須接受這樣的改變時,已經遠遠跟不上前段改變的速度了。“我相信這些創新的命題,需要業界、法律界、監管來共同考慮,但是當我們了解到創新的迫切性以后,很多問題我們會站在一個很統一的角度去看待,去想出應對的辦法。”
某公司創始人補充道,互聯網也是利用了大數據的特點,通過這個方式達到分散風險。“未來從創新的角度說,更多的還是普惠金融和小微金融。與傳統的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和競爭。”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涉嫌貪污罪會判死刑嗎
2021-03-23土地租賃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6探視權如何強制執行
2021-03-13女方出軌懷孕是否犯法,如何收集出軌證據
2021-02-22什么是擔保合同中人的擔保
2021-03-12哪些建筑屬違建
2020-12-10勞動糾紛訴訟權利
2020-12-13被公司辭退可以拒絕嗎
2020-11-15具體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呢
2021-01-17飛機延誤多久有賠償
2020-12-11飛機晚點延誤險賠償
2021-03-07保險合同的解釋適用是擇怎么樣的
2021-02-25生效不等于保險責任開始
2021-03-06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需要公告嗎
2020-12-28假冒公司名義騙保險能定罪嗎
2020-12-23車的保險進項可以抵扣嗎
2021-01-04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2-19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2021-01-26放火騙取保險金應如何定性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