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民事行為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怎么辦
根據《民法通則》第14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監護人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
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并且(一)(二)(三)(四)(五)的順序視為監護人的順序。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所謂的無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構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條件為“未滿十周歲”和“完全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
法定代理的特點
法定代理產生的依據是法律的直接規定。委托代理中,代理人的代理權是由委托人通過委托授權而產生的,而法定代理權的產生是不以當事人的個人意志為條件的,而是直接源于法律的規定。
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權限范圍也是由法律規定的,而且一般都屬于普通代理或全權代理,沒有代理權限范圍的特殊限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權限則取決于委托授權書的規定,既可以是全權代理,也可以是特別代理,代理人只能在委托人授權的范圍內代理委托人進行法律行為。
法定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往往存在某種特定的血緣或親緣關系,這種特定的血緣或親緣關系正是法定代理產生的基礎。實踐中,最常見的法定代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父母作為其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配偶一方作為其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對方的法定代理人;成年的兄、姐作為其未成年的弟、妹的法定代理人;職務代理中的代理人。
法定代理的宗旨在于保證無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人能夠通過代理行為順利地參加民事活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它主要是為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而設立的代理方式。法定代理都是無償的。
綜上所述是有關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怎么辦的解答,一般來說肯定是有法定代理人的,根據個人不同的情形都會有相應的指定,但是法定代理人在代理過程出現過錯造成損失也是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大家還有其他法律問題要了解,歡迎來到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處罰再次違法,是否還可以進行立案受理
2021-02-17國有獨資公司設立條件需要哪些
2020-11-24中國企業境外上市需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03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包括什么
2020-12-16法定代表人與公司連帶責任要件
2020-12-08交警隊行政處罰期限多長時間
2021-02-21社交軟件聊天記錄可以做離婚證據嗎
2021-01-13主合同解除后擔保合同還有效嗎
2021-02-12工傷期能辭退嗎
2021-01-03無效的勞動合同還需要解除嗎
2020-12-12如何確定公司在外地注冊的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08保險索賠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2-05如何買壽險才能既省錢又獲得充分保障呢
2021-02-28購買人壽保險的原因
2021-01-06保險合同變更風險是如何的
2021-03-10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3車禍受傷保險賠償有期限嗎
2020-11-27小時工突然受傷當事人應該理賠嗎
2020-11-08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有什么區別
2021-03-13怎樣確定保險責任與保險事故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