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護人到多少歲就無需監護了?
父母對18周歲的孩子因被監護人獲得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而自然終止。
監護權,是監護人對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人身權益、財產權益所享有的監督、保護的身份權。是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實施管理和保護的法律資格。
對于處于父母保護之下的未成年人來講,法律已詳細規定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這些未成年人的監護權人就是他的父母。
年滿18周歲是成年的標志,《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二、詳細介紹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首先應當由其父母擔任,如父母死亡或者無監護能力的,按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姐;③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按照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親屬;⑤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3、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沒有上述范圍的近親屬或近親屬喪失監護能力的,有關單位或居委會、村委會可以從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近親屬、朋友中指定監護人。當近親屬對于由誰擔任監護人發生爭議時,有關單位、組織可以進行調解并從他們中間指定監護人。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4、法定監護人或指定監護人因故暫時無法行使監護權,可將監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擔。受委托擔任監護人的人為委托監護人。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別規定之外,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仍由法定監護人或指定監護人承擔,但委托監護人對此確有過錯的,應承擔連帶責任。
在近代社會中,由于規定的監護人沒有履行應盡的義務,也是時常發生對未成年人的傷害事件,國家也是十分重視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如果規定的監護人有意外的情況無法繼續擔任監護人,也可以向有關部門提交變更監護人的申請,這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嫌假冒注冊商標有什么后果
2021-02-11隱名股東的權利
2021-02-02政府征地賠償常識
2021-01-27司機開車看書擼狗如何處罰
2020-11-23破壞軍婚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2破產和解程序中生效的要件有哪些
2020-11-27逮捕后的偵查羈押期限的規定
2021-01-16火化證是否屬于死亡證明
2020-12-08未成年人網絡打賞可以退還嗎?最高法明確了!
2021-02-10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電子版的離職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3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停發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資產具有哪些風險
2021-02-09房屋產權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0未經協商單方變更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02勞動者被裁員是怎么賠償的
2021-03-21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試用期沒有7天不給工資是否合法
2020-12-18企業污水污染魚塘該賠償嗎
2021-03-12上下班途中騎電動車自行摔倒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