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何為“被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37條第1款是這樣規定的:“對經公證的以給付為內定并載明債務人愿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債務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適當的,債權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因此,被公證機關依法賦予了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是指以給付內容的并載明了債務人愿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債務人在債權文書中明確承諾了“愿意接受強制執行”是其關鍵要素。
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一個案例分析。
孫某與唐某于2010年6月9日簽訂了一份設備轉讓(擔保)合同,由孫某將其價值25萬元的機械設備轉讓給唐某,并由王某為唐某提供擔保。合同約定:唐某應在8月31日前付清全部貨款,逾期未付清,由擔保人王某負責付清。孫某、唐某、王某均在合同上簽字蓋章,并將該轉讓(擔保)合同辦理了公證。此后,唐某只付給孫某13萬元人民幣,余款一直未付。
孫某遂于2010年9月13日向王某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請對擔保人王某進行強制執行。法院立案受理后向王某發出了強制執行通知書。王某向法院提起執行異議認為,本案轉讓(擔保)合同無強制執行效力。法院審查王某的執行異議后裁定終止了對本案的執行。
法院裁定終止本案轉讓(擔保)合同的執行是正確的。從本案來看,該轉讓(擔保)合同確實經過了公證機關的公證,是合法有效的;確實存在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債權文書確定的義務的情形;債權人孫某將該案向被執行人王某所在地的法院申請執行,符合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申請執行的條件。但該公證后的轉讓(擔保)合同中,擔保人王某并未明確作出愿意接受強制執行的承諾,因此,該轉讓(擔保)合同未被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不符合可以申請執行的主要條件。
因此,當初,孫某申請強制執行缺乏法律規定的執行依據,法院受理孫某的強制執行申請,是錯誤的,應予糾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3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申請執行缺乏法律規定的執行依據當屬“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之范疇,因此,法院裁定終止本案轉讓(擔保)合同的執行是正確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強制執行能分階段履行嗎
2021-03-23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如何規定
2021-01-03知識產權與債權的關系是什么
2020-11-13監護職責可否委托他人行使
2020-12-22贈與財產屬于夫妻共有嗎
2020-11-29贍養費收入法院能查嗎
2020-11-27車禍死亡26歲該賠多少錢
2021-02-11兩人共同出資買房私下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1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12實習期不給工資能告單位嗎
2020-12-15索要民工工資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3-17公司為勞動者投保團體人身保險誰是被保險人
2021-02-17解除航程保險合同的限制條件是什么
2020-11-10保險合同部分無效會影響合同效力嗎
2021-02-22海事保險合同有哪些規定?
2021-03-02對新保險法修改中兩個問題的探討
2021-02-26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騙取生育津貼如何處罰
2021-03-17養老金補發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