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更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顯失公正而自行作出新的處理的判決方式。在我國行政訴訟中的六種判決方式中,變更判決是人民法院對行政行為的審查強度最強的一種形式。因為在這類案件中,人民法院不但就事實問題、法律問題都要進行審查,而且還代替行政機關作出了新的處理,在一定程度上行使了原應由行政機關行使的權力,這使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一個問題:這種判決方式,是否違背了行政訴訟的合法性原則?法院是否侵犯了行政權?因此對變更判決的存廢一直存有爭議,持反對意見的學者認為在行政訴訟中,作為司法機關的法院主要職能就是消極、被動、居中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正確與否,如果合法就維持,反之則予以撤銷,這才能顯示法院裁判者的角色。如果法院代替行政機關對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具體行政行為作出變更,就違背了司法權的中立性,侵犯了行政機關的職權,破壞了國家機關的職能分工。但是筆者認為,上述理由失之偏頗,變更判決的存在有其深厚的理論基礎,撤銷判決不能取代變更判決。為實現司法權對行政權的維護和監督以及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保護的終極目標,我國立法確立變更判決有如下理論基礎。
(一)分權制約與全面保障權利理論。
現代法治通說認為,權力分工、權力制約是法治的前提基礎,其終極目標是全面保障權利不受權力侵害。權力間有效制約成為權力系統穩定和良性發展的客觀需要,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制約就是基本的權力制約之一。司法權通過個案干預行政權的行使,不僅制約羈束性行政行為,也應一定程度上制約自由裁量性行政行為,才可真正實現權利的全面保障。
(二)司法權構成理論。
現代法治理論在分權論基礎上,形成了權力構成理論,已區分不同性質權力各自特有屬性和內涵。本質上,與作為管理權的行政權相對照,司法權是判斷權,立法權在委任時,賦予司法權對權利義務終局認定權,而變更權和前兩者密切構成司法權三個支柱,變更判決本來就是法院當為之事。
(三)行政權的擴張與回應。
行政權作為管理權,主動性是其本質特征,行政權的運行總是積極主動地干預人們的社會活動和私人生活。行政權的主動性不可避免導致行政權擴張,成為個體權利的最重要威脅,行政權的控制成為各國法律制度的重點。無論羈束性行政行為還是自由裁量行政行為,都會對權利構成侵害。權力制約權力制度設計中,賦予司法機關作出變更判決的權力,是回應行政權擴張之必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手續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11公司名稱變更稅務流程需要多長時間
2020-12-30醉酒駕車怎么判斷
2020-12-10焦作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有什么規定
2021-01-23如何中止對方探望孩子
2020-11-10喪失勞動能力的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0-11-17員工打架能直接開除嗎
2021-03-14反擔保合同必須三方簽字嗎
2021-03-12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人的所有權是怎么樣的
2021-01-30因土地糾紛可以報警嗎
2021-01-30在什么情形下,勞動合同終止?
2021-01-14人壽保險申請理賠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16交通肇事罪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7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汽車涉水后怎么處理什么情況下車子涉水可以理賠
2021-03-22夫妻離異配偶附加險無效怎么維權呢
2021-01-27保險法關于車輛理賠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6出門旅游因為暴雨致人受傷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保險利益原則是指什么
2020-11-23土地轉讓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