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主體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是訴訟的一種有效方法。
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活動和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規定人民法院、訴訟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及其在訴訟活動中形成的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行政訴訟是一種訴訟程序法,主要是確定訴訟參加人的法律地位和相互關系的法律規范。
從學理上說,行政訴訟法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上的行政訴訟法也稱形式意義上的行政訴訟法,特指由國家立法機關依據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具有專門、完整法律形式的行政訴訟法典,通常被稱為“民告官”。廣義的行政訴訟法也稱實質意義的行政訴訟法,是指凡是在內容上屬于規定行政訴訟問題的法律規范,無論其形式如何均屬于行政訴訟法的范圍。
當事人對公安機關的如下具體行政行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①對公安機關的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②公安機關拒絕交通事故案件或不予答復的;③公安機關無正當理由拒絕受理行政復議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的;④公安機關在法定期限內不調解事故損害賠償或者不依法調解終結的。對行政處罰不服可以申請行政訴訟,但必須是先接受行政處罰,后才能行政訴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58條規定: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二審判決、裁定是終審判決、裁定。法院二審審理上訴案件是這樣分別處理的:1.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法規錯誤,依法改判;3.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由于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后改判。
律霸小編提醒您,原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由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再審。在人民法院沒有撤銷原判決、裁定之前,不停止原判決、裁定的執行。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進入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時效中斷的情形如何規定
2021-03-24工傷取鋼板費應該怎么主張
2021-02-26股權如何轉讓
2020-12-11連帶責任多久可以撤銷
2021-03-08高速打電話被拍怎么處罰
2021-03-17襲警罪一般判多久
2020-12-09華僑、港澳臺居民在內地結婚手續如何辦理
2020-12-29工傷贍養費老人可以領多久
2021-03-13不得擔任商業銀行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情形
2021-01-09私生子繼承遺產的份額是多少
2020-12-15臨時停車多久算違章
2021-01-18租房怎么防中介風險
2020-12-17盜取他人個人信息什么罪
2020-11-26擅自離職該怎么做
2021-01-20涉外勞動爭議管轄權歸屬問題解答
2021-01-23家庭財產險的保險范圍可分為哪幾類
2021-01-10應怎樣投保“不計免賠特約保險”
2021-02-16保險合同要如何變更
2021-01-09車輛損失保險賠償的案例分析
2021-03-09被盜車出險 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