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質證
行政訴訟質證是指在行政訴訟庭審過程中,當事人對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進行對質、核實,從而形成證據證明力的活動。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31條規定:“……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若干解釋》第31條也規定:“未經法庭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據。”《若干規定》第35條進一步明確:“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并經庭審質證。未經庭審質證的證明,不能作為定案的證據。”
行政訴訟證據是否需要質證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并經庭審質證。未經庭審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應當保密的證據,不得在開庭時公開質證。
當事人在庭前證據交換過程中沒有爭議并記錄在卷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后,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經合法傳喚,因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決的,被告提供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但當事人在庭前交換證據中沒有爭議的證據除外。
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由申請調取證據的當事人在庭審中出示,并由當事人質證。
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證據,由法庭出示,并可就調取該證據的情況進行說明,聽取當事人意見。
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針對證據有無證明效力以及證明效力大小,進行質證。
經法庭準許,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證據問題相互發問,也可以向證人、鑒定人或者勘驗人發問。
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相互發問,或者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時,發問的內容應當與案件事實有關聯,不得采用引誘、威脅、侮辱等語言或者方式。
對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進行質證時,當事人應當出示證據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除外:
(一)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并經法庭準許可以出示復制件或者復制品;
(二)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可以出示證明復制件、復制品與原件、原物一致的其他證據。
視聽資料應當當庭播放或者顯示,并由當事人進行質證。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行政訴訟證據是否需要質證”的相關知識,總之,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并經庭審質證。未經庭審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如果的您的情況更為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屋漏水可以要求開發商退房嗎
2021-03-26工作時猝死怎么賠償
2020-12-26著作權侵權案件處理原則有哪些
2021-02-27立約定金后未簽合同怎么賠
2021-02-15如何預防校園性侵事件的發生
2021-02-27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涉外勞務與境內勞動派遣的區別
2020-12-05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5人身保險合同的不可抗辯條款是什么
2021-03-23外貿保險單背書
2020-12-15車禍后保險賠償程序怎樣進行
2021-01-22繳存保證金是什么意思
2020-11-13為什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無法確權
2021-03-10土地承包有時間限制嗎
2021-01-24土地流轉金遲遲沒有到賬,農民又該如何維護自己參與土地流轉的合理收益
2021-01-24商業拆遷應該注意寫什么
2020-11-24拆遷獎勵是如何規定的嗎
2020-12-25遇到沒有房產證的房屋拆遷改怎么辦
2020-12-25房屋拆遷個體租戶可以索賠嗎
2021-02-19購買期房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