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作為行政訴訟補充證據的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二、行政訴訟被告補充證據制度
行政訴訟被告補充證據是指被告在法定舉證時限屆滿之后提供的證據及收集、提供證據的行為。《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這就給行政訴訟補充證據確立了法律依據。實踐中,當人民法院要求或當事人申請經人民法院同意后,當事人是可以補充證據的。
《解釋》第二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經人民法院準許可以補充相關的證據:(一)被告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二)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訴訟過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實施行政行為過程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解釋》對行政訴訟補充證據前提條件,即“經人民法院準許”未作改變,對補充證據的范圍進行明確。《規定》第二條規定“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準許,被告可以在第一審程序中補充相應的證據。”《規定》將《解釋》中的第(二)種情況,即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情形作為可以申請延期的,也就是說此種情況還是在舉證時限內的。
綜上,我國現行行政訴訟被告補充證據制度為:經人民法院準許,對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被告可以在第一審程序中補充相應的證據。這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1)被告補充證據必須經人民法院準許;
(2)被告申請補充證據的前提是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行政訴訟過程中提出了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
(3)被告補充的證據證明是與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相對應的。
三、行政訴訟被告補充證據制度的利弊
1、有利的方面:
在行政程序中,有些相對人故意不提出申辯理由或者相關證據,被告可能因此而無法收集相關的證據,或者利用時間的拖延使被告在行政程序上以及證據收集等方面有所忽視。而原告或第三人在訴訟中卻提出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使被告在行政訴訟中無以應對,以掌握主動。行政訴訟被告補充證據制度的確立,給予了被告基于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行政訴訟中提出新的反駁理由和證據而補充新的證據的機會,以維護司法程序的公平性。
2、不利的方面:
(1)現行的行政訴訟被告補充證據制度不盡合理。因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而準許被告可以在第一審程序中補充相應的證據,其補充證據的目的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證明其具體行政行為合法。而以新證據證明原(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本身就與行政程序中的“先取證,后裁決”原則不相符合的。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審查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問題包含的內容很多,應當全面進行審查。既包括認定事實問題的審查,又包括適用法律問題的審查;既包括對實體問題的審查,又包括對程序問題的審查;既包括對是否超越、濫用職權的審查,又包括對是否不履行職權的審查。人民法院審查經過完整行政程序認定的具體行政行為事實時,不是重復行政機關的事實認定過程,而主要是依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案卷,按證據規則,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認定進行合法性審查。合法性審查主要指人民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認定的事實是否具有證據、依據,而不應通過舉證、質證、認證直接對行政過程的事實加以認定,用法院查明的事實代替行政過程認定的事實,用司法權替代行政權,更不應當以被告事后補充的證據所證明的事實來替代行政機關認定的事實,這不符合合法性審查的要求。現行的行政訴訟被告補充證據制度的確立,就使被告可能用事后補充的證據所證明的事實來替代其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認定的事實。
(2)不利于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由于被告可以就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補充證據,勢必造成行政機關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僅就自己認為有必要以及相對人有提出反駁的收集相應證據,而對具體行政行為的程序上的和實體的其它的證據和依據怠于收集。
(3)有可能導致腐敗。由于人民法院的準許是先決條件,審理案件的是法官,實際上就是法官的準許,由于法律并未具體規定何種情形應當補充證據何種情形不應當補充,也就是無從監督,實踐中一些法院認為,被告按照人民法院補充證據的要求調查收集的證據可以采納。被告也以經人民法院許可為由,認為在訴訟過程中補充調查收集證據以支持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名正言順的。如此就給予了審理案件的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而這種權力又無從監督,因此必然導致腐敗。
(4)影響審判效率。如果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訴訟中提出了在行政過程中沒有的提出的反駁理由,而準許被告補充證據,必然要延期審理,人民法院往往不得不中斷開庭以核實補充的證據,這樣就會造成訴訟拖延,使案件長時間不能審結,影響行政審判的效率。
這就是小編對“可以作為行政訴訟補充證據的有哪些”問題的解釋內容,經法庭審查屬實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鑒定意見都可以成為證據。如果讀者有其他的法律問題需要援助的,可以到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
2020-11-25城市房屋強制拆遷流程有哪些
2021-02-04工傷保險死亡賠償有沒有時間限制
2021-01-17假冒注冊商標罪的立案標準
2020-11-11公示催告所需材料
2020-11-26同居子女撫養協議樣本
2021-03-17申請工傷傷殘鑒定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6怎樣才能要回購房的定金
2020-12-02收取違約金的勞動爭議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31什么是萬能壽險,萬能壽險在實踐中的優勢有哪些
2020-12-02保險合同的方式是什么解除的?
2021-02-14張某訴某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3-16親筆抄錄風險提示 確定利益不受損
2021-01-07保險100萬撞死人賠多少
2020-12-08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有哪些監督管理要求
2021-02-08掛靠車輛該怎樣保險
2020-11-19保險經紀公司違法行為的原因有哪些
2020-11-11保險公司拒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3車沒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23車險理賠需要帶什么材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