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行政機關是否應當遵循合法行政原則
答案是肯定的。
十屆全國人大黨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批準了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1968年消除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該公約的通過為保障公民平等就業反歧視提供了依據。我們拭目以待。國家行政機關的模范帶頭作用我國《行政法》規定“國家行政機關應當遵循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本人認為國家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國家設置行政機關的目的是為了取得發展、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國家行政機關職權的行使不能服務于少數人和個人的私利,也不能拋棄和處分行政職權。如果國家行政機關在思想觀念上能夠進入到以保護人權為中心的現時代,模范帶頭就業平等權的保障,那么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必將促進和帶動了其他單位在人才選拔上觀念的轉變,營造一種真正體現出和諧社會應有的平等就業氣象。大學生自身維權意識的提高前不久在北京一次冬季招聘會現場,一邊是450家招聘單位的展臺前洶涌人潮,另一邊“消除就業歧視”公益服務站也引來了不少人觀看,但圍觀的人大多是咨詢是就業過程中產生的法律糾紛,對于一些顯而易見的就業歧視卻很漠然。更有甚者,很多人在受到歧視后,往往采取一些報復社會的舉動,例如:浙江大學一位應屆畢業生在得知未被錄取為公務員的原因是其體檢結果為“小三陽”,而另一位手缺三指的考生則屬合格類時,在激憤中將相關辦公室人員刺死。這一系列事件起到了社會示范和權利意識啟蒙作用,大學生在遭遇了自認為不公正的待遇后如何尋求法律就濟?這需要大學生們自已去反思。
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哲學上講道“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大學生應積極創造有利于自已就業的微觀環境,在學校里充分利用大學里的條件,努力學好專業知識,同時培養各方面能力,使自已成為一專多能的人才,靈活就業方式,如此等等提高自已的就業能力,轉換思想,清楚的認識到就業作為一種稀缺資源的分配,無論到何時,必然有它的局限性。不可否認,現在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是較前些年有所下降,大學生這一特殊身份,意味首先要在道德修養上提高一個檔次,要有良好的心態與理智,行文至此,我想起了一句格言“厚德載物,經世致用”。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于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合法行政原則的根據,是行政機關在政治制度上對立法機關的從屬性。合法行政原則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行政制度上的體現和延伸。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定了國家行政機關對人民代表大會的從屬性。
憲法第2條和第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家行政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樣就從根本法上解決了國家行政權力來源的合法性問題。憲法第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國家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行政職權。
合法行政的內涵和要求,隨著憲法制度的演變、行政職能的消長而不斷變化。早期的合法行政是絕對、消極和機械的公法原則。為適應時代變遷和行政職能變化的需要,合法行政原則不斷得到新的解釋。從歷史發展看,我國的行政法制度尚處于發展進程中的初級階段。從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到憲法規定實行依法治國,我國法律在規范行政活動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強。
我國合法行政原則在結構上包括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禁止行政機關違反現行有效的立法性規定。
1、行政機關的任何規定和決定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符合現行法律的規定和決定。行政機關的規定和決定違法,就不能取得法律效力。
2、行政機關有義務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行政義務。行政機關不積極履行法定作為義務,將構成不作為違法。
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活動。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在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關系上:第一,行政機關采取行政措施必須有立法性規定的明確授權;第二,沒有立法性規定的授權,行政機關不得采取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行政措施。行政機關不遵守這一不作為義務,將構成行政違法。
2、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于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并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更為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
1、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
2、考慮相關因素原則。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
3、比例原則。行政機關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采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3、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
1、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
2、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
3、回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回避。
4、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1、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延遲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權的表現。
2、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權行為。在國際貿易中,行政當局不合理延遲和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也被認為是政府設置的貿易壁壘形式。
5、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1、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準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2、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非因法定事由并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進行,并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6、權責統一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定義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基本原則的作用主要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指導行政法的統一適用和解釋,彌補法制漏洞。
行政法基本原則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國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規定;二是行政法學理論的闡述。法學理論對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闡述注重反映人們對一般規律的認識,但是由于認識上的差異,法學著作對基本原則的表述會有所不同。國家相關文件的規定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吸收理論研究的成果,因此,這兩種來源會在一定程度達達到統一。
從上面律霸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國家行政機關應當遵循合法行政原則,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國家行政機關來說,最為主要的就是為人民服務,那么對此在日常中如果出現一些貪污腐敗的現象,大家更多多加注意,千萬不要被一些行為受到威脅,更多相關的法律問題想找律師咨詢的,大家可以直接到律霸網咨詢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輕傷案件找個律師收費方式有哪些
2021-01-11同一產品有兩項相似的外觀設計如何申請
2021-01-06泉州商標注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1談完業務遇車禍算不算工傷
2021-01-01取消繼承權有哪些情況
2021-01-28春季要如何購房
2021-01-02抵押擔保的種類有哪些,哪些財產可以做抵押
2020-12-29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如何算
2021-03-03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具體是多少呢
2021-01-19勞務外包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04指定人壽保險受益人需要注意哪幾點
2021-01-15摔倒身亡算是意外嗎
2021-03-18法律對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2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及主要條款有哪些
2020-12-02保險合同變更的要件有哪些
2021-01-03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保險公司應在多長時間內賠錢
2021-03-17冒名頂替旅游出險 法庭判決保險公司輸了
2021-03-20保險公司解除保險合同引糾紛解除合同是否可以
2020-11-30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責任呢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