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抽象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制訂和發布普遍性行為規范的行為?!盵①]包括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等。它作為行政機關行使職權的一種載體和途徑,是與具體行政行為相對應的。所謂具體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針對特定的對象并對其權利義務產生影響的行為。通過兩個概念,可以清楚的看到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二者的區別在于其調整對象的特定與否,而調整對象的特定與否又直接影響到行政行為的效力范圍的大小,從而左右法院受理行政訴訟案件的范圍。
現行行政訴訟法將這種“調整不特定對象”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行為明確排除在外,是否意味著這類行政行為無法有效的被監督和審查呢。事實上,縱觀我國現有法律體系,對于抽象行政行為的監督審查有其特殊的途徑:
(一)權力機關的審查監督。我國《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審查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有權審查撤銷本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行政規范性文件;
(二)行政機關的內部審查。主要包括備案審查和復議審查。國務院各部委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要向國務院備案,國務院通過備案審查可以發現規章中存在的不當或違法問題,從而加以糾正。有些省、自治區或直轄市人民政府也要求其所屬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將其規范性文件上報備案。此外,國務院在組織清理規范性文件過程中可以發現抽象行政行為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申請對這些規定(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除外)代表的抽象行政行為進行審查。
(三)司法機關的審查。我國《行政訴訟法》第53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參照行政規章。對此,法學界普遍理解為授權人民法院對行政規章進行間接審查。
通過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三大途徑的監督,對于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方式看似非常完善,行政訴訟法立法時將抽象行政行為排除于訴訟范圍外也并非毫無道理。然而為何還要討論抽象行政行為的可訴與否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口頭裝修合同是否成立
2020-12-22向中國請求送達文書的,請求書應載明內容
2021-01-18過錯方起訴離婚孩子怎么判
2020-11-29婚前財產分割法律怎么規定
2020-12-09如何繼承股票遺產
2021-02-03房屋私下立字據有效嗎
2021-02-274歲寶寶在超市跌倒了誰的責任,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18小區電梯廣告牌收益應該歸誰所有
2020-12-05競業限制補償金有哪些規定
2020-11-14實習期間的駕照可以租車嗎
2020-12-28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嗎
2020-11-14在公司交的保險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27如何進行保險索賠呢
2021-01-13保險理賠對方不配合怎么處理
2020-12-30怎么才能讓自己順利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3-13保險費的計算方式
2021-01-29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1-19土地轉讓合同有效嗎
2021-01-09保障房土地出讓金要怎么交
2021-01-29土地轉讓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