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事故的定義
《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本條例所稱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這一定義實際上是將民事侵權行為的定義移植到醫療侵權行為中來,在這一定義中有幾個重要的點需要大家理解:1、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要遵守什么(即不違反什么),本《條例》明確規定:所有相關法律、法規和工作規程都應遵守,否則就是違法行為;2、醫務人員要有“過失”才能構成醫療事故;3、要有后果才能構成事故,即“造成患者人身損害”。好下面我們通過幾則案例進一步分析這幾個法律點:
案例一患者李某男6月齡于1998年8月24日因“支氣管炎”住入某醫院小兒科治療。經抗感染治療,李某體溫恢復正常。因李某還有枕禿和夜驚癥狀,暫未出院,在醫院繼續進行補鈣治療。同年8月28日下午,李某因進食不當出現腹瀉、大便呈稀水樣、無膿血及粘液,醫生給予痢特靈1/3片每日三次口服治療。8月31日查房時李某出現發燒、眼窩凹陷癥狀,醫生給予靜脈補液600ml和口服補液1000ml治療。因患兒嘔吐口服補液未進,向護士反映護士未處理。8月31日晚九時,李某病情突然惡化,面色發灰、煩燥不安,醫生給予靜脈補液、呼吸興奮劑和腎上腺素以及其他治療,但上述治療均未奏效患者死亡。該糾紛經過兩級鑒定,省級鑒定認為:“患兒出現腹腔瀉后,尿量記錄不詳,脫水量估計不足,補液量不夠;患兒出現嘔吐后,給予口服補液違反醫療常規;在搶救時,大夫對病情估計不足,患兒終因腹瀉致Ⅱ度脫水酸堿失衡,致使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死亡,且在患兒家長向值班護士反映病情變化時,護士未能及時報值班醫生。本糾紛屬一級醫療事故。”
在這則案例中,醫務人員的行為無明顯違反法律之處,但其違反了以下工作規范和常規:1、患者喪失體液后醫生應對患者液體的已喪失量進行判斷;2、脫水的病人在補液過程中應記錄出入水量以判斷補液情況;3、應根據患者已喪失量和當日生理需要量為患者補足液體;4、患者嘔吐時應以靜脈補液為主;5、患者病情變化時應認真分析病情,必要時請上級醫師會診。本醫療糾分中,大夫未能按工作規范處理病人,故被認定為醫療事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犯個人隱私算什么罪
2020-12-09車禍臉上二級傷殘賠多少錢
2020-11-19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后果如何
2020-12-31如何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2020-12-10勞動關系轉移三方協議
2020-12-11如何應對公司調崗調職調薪
2021-02-14意外傷害怎樣申請理賠
2021-03-26不可不知的保險術語
2021-03-15以個人的名義是否可以與公司簽定建筑承包合同
2021-01-28房屋折舊率怎么計算
2021-03-17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合同范本
2020-11-24嘉興農村拆遷安置房有沒有房產證
2020-12-20因拆遷引起的房產證事項法院會受理嗎
2021-03-10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0-11-07上海動遷政策
2020-12-12南京個人商品房、拆遷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土地證辦理資料
2021-01-20拆遷估價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2021-02-03律師解答-拆遷戶們的權益維護
2021-03-07離婚未分割房屋,上訴期間獲拆遷補償如何處理
2021-01-07自留地拆遷時給補償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