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損害責任參與度劃分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條,“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并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并取得其書面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七條,“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八條,“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第六十條,“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親屬不配合醫療機構進行符合診療規范的診療;
(二)醫務人員在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下已經盡到合理診療義務;
(三)限于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也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按照《侵權責任法》的上述各項規定,醫療損害責任歸責原則適用的是過錯責任或者過錯推定,醫療機構只要因過錯造成醫療損害或者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就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而不是承擔相應的或者適當的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并沒有將自身體質與所患疾病歸咎于患者,實際上患者因病就醫診療本身并不構成過錯,也不應當被視為過錯。按照過錯責任制,無過錯則無責任,故患者不應當成為承擔醫療損害責任的主體。患者只有在《侵權責任法》第六十條規定的情形下,才自行承擔責任,而免除醫療機構的責任
以上就是小編關于醫療損害責任參與度劃分的法律法規有哪些的問題解答,醫療人員有責任救助患者,但是患者也一定要配合醫療人員進行治療,如果不配合或者偽造病例等最終造成事故,患者也是要受到法律的懲罰。讀者如果需要咨詢法律方面的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保證金的法律規定
2021-01-30企業破產后以前的合同生效嗎
2021-01-09侵犯哪些人格權利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2021-01-25侵犯商業秘密罪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0-12-13有錢買房卻不給撫養費怎么辦
2021-02-10指定管轄是指什么
2020-11-13民事案件
2020-12-24單憑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立案嗎
2021-03-17兼職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6學生坐校車下車后丟失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9私房公用行不通
2020-11-25警察能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4人壽保險索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21保險條款和費率的審批與備案
2021-03-10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保險公司變更出資人股權轉讓審批是怎么進行的
2021-02-04網上投保意外險為什么得不到賠償
2020-12-23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1-03-04車輛發生了保險事故因該怎么辦?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