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怎么確定醫療費賠償數額
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藥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賠償義務人對治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
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后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后另行。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并予以賠償。
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受害人其出院時的費用結算單上,關于社會統籌部分的醫療費用,加害人應否承擔,因立法中缺乏明確的規定,實踐中比較混亂,亦成為訟爭的焦點。
基本醫療保險費用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用人單位繳費率控制在職工工資總額的6%,職工繳費率一般為本人工作收入的2%。由此可見,受害人因傷住院后,社會保險機構為其支付的醫療費用,是在其履行了相應的義務后才享有的權利。因此,社會醫療統籌機構支付的醫療費,實際上就是受害人自己的支出,換言之,對受害人實際支出的合理費用,應當理解為其住院花費的全部醫療費用,包括自費部分和統籌醫療費用部分。
醫療事故賠償責任比例怎么確定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36條規定,專家鑒定組應當綜合分析醫療過失行為在導致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狀況等因素,判定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
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
1、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
2、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
4、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四種責任程度劃分僅僅是定性,而沒有完全解決定量的問題,即具體應承擔多少比例的責任。有人認為,主要責任應承擔60%~90%,次要責任承擔20%~40%,輕微責任承擔比例不超過10%。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關法律知識。在確定醫療糾紛之后,受害者可以要求責任者為自己支付合理的賠償,具體數字可以與律師一起探討下。關于醫療糾紛確定確定醫療費賠償數額上,需要的時候可以來律霸網找律師咨詢解決方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沒開庭審理訴訟費可以退嗎
2020-12-25二手房買房程序有哪些
2020-11-10工傷護理費是否可以申請賠付
2021-01-13房產繼承糾紛的訴訟時效
2020-12-30刑事案件告狀書怎么寫
2021-02-06死刑復核期間可以見家屬嗎
2020-12-09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1-01-15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有什么
2021-03-08北京長期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07婚前財產分割法律怎么規定
2020-12-09家有“悍妻”施家暴,該怎么辦
2021-02-22對冤假錯案怎么處理
2021-01-09擔保合同另有約定是指什么
2021-03-02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變更勞動合同內容要什么條件
2021-01-25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如何選擇境外旅游保險
2021-01-21保單質押率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8對方無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8車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