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如何處理醫療事故?
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的,應當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并向患者通報、解釋。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一)導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二)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發生或者發現醫療過失行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防止損害擴大。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啟封。封存的病歷資料可以是復印件,由醫療機構保管。
當事人如何處理醫療事故?
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愿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當事人處理醫療爭議的期限?
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
發生醫療事故后,醫患雙方如何調解?
可以調解。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制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并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愿原則,并應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后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
閱讀延伸:
申請醫療事故鑒定的流程是什么?
我國醫療事故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醫療事故的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根本違約有解除權嗎
2020-12-04商號可以變更嗎
2021-02-18定金與訂金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1-02-13交通事故鑒定中是否扣車
2021-02-08車禍傷殘鑒定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2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理解與應用
2021-01-03前夫的贍養費能作為收入證明嗎
2020-11-19貸款需要擔保的要簽擔保合同嗎
2021-02-10偽造房產證,變賣他人房產會被判刑嗎
2021-02-23離婚房產如何評估
2021-01-07事實勞動關系認定的法律規定
2021-01-02什么人可以成為勞務合同主體
2020-11-19勞務分包合同雇主是否可以免責
2021-03-23未登記的房產能繼承嗎
2020-12-16團體意外險和個人意外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4保險合同中經常被使用的有哪些條款
2020-11-15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問題有哪些
2020-12-31人身保險受益人需要承擔義務嗎
2021-02-25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需要公告嗎
2020-12-28機動車掛靠運營,誰享有保險利益?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