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視居住究竟有多久期限
監視居住的期限最長不能超過六個月。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二、監視居住的法律規定
依新《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
(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
三、監視居住應遵守的規定
被監視居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執行機關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電子監控、不定期檢查等監視方法對其遵守監視居住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在偵查期間,可以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進行監控。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這方面問題的具體解析,以及對于監督居住的是有一定的期限規定的,如果超過期限是會進行相關的究責的,如果對于該方面還有其他任何的問題,隨時歡迎來咨詢律霸網的相關人員進行解答,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以下情況離婚,會被判凈身出戶!
2021-01-24集體商標與證明商標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2酒駕造成車禍造成傷亡怎么處理
2020-12-08九一年的事實婚姻緣怎么解除
2021-01-01房屋不動產房貸沒結清怎么辦贈與
2020-11-16個人獨資股權贈與如何辦理
2021-03-09申請人評殘情況公示期限
2021-01-12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會產生什么后果
2021-02-14派遣員工如何中止合同
2020-11-268樓安裝空調摔下去業主賠償嗎
2021-03-15機械設備合同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09離婚財產保全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3-21雇傭關系雇主怎樣免責
2020-12-28校園體育運動中的侵權責任歸屬
2020-12-01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崗位變動員工是否要簽字
2021-01-23競業限制合同里面沒有寫時間有沒有效
2021-03-03勞務派遣用工是否有探親假
2020-11-14a2實習期肇事法院判司機賠償嗎
2021-01-31被辭退需要辦離職手續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