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也就是說,取保候審的案件辦理期限最長不超過12個月,監視居住的案件最長不超過6個月。有些地方對此條理解還存在偏差,認為公檢法三機關分別可以取保候審12個月、監視居住6個月,這樣就可能對當事人取保候審36個月、監視居住18個月。筆者認為,這種理解使這類案件的辦案期限與其案件的性質不相適應,容易導致出現當事人訟累,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現象,應予糾正。此外,刑訴法應在12個月、6個月基礎上進一步縮短。第一,有利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案件久拖不決,侵害了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內的合法權益。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言,會延長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的期限;對于其他當事人來說,也會因案件辦理期限過長而加重心理上、精神上,以及精力、財物上的負擔;對于被害人而言,則會使其受到侵害的合法權益得不到盡可能早的補償和撫慰,縮短辦案期限有利于克服以上弊端,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第二,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刑事訴訟法之所以規定辦案期限,既是為了保障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的順利進行,也是為了提高司法效率,確保及時查清犯罪事實,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追究。雖然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了“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但由于法律規定的辦案期限較長,致使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案件在偵查、起訴、審判階段長久擱置,久拖不決。縮短辦案期限,有利于確保案件及時辦理,提高司法效率。第三,有利于增強法律的統一性和嚴肅性。刑事訴訟法對逮捕案件的偵查、起訴、審判階段,都作出了具體而詳細的規定,且其大多數案件的辦案期限相對于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案件要短得多。在司法實踐中,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案件大都是犯罪情節較輕,事實清楚,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輕微、簡單的刑事案件。這樣就出現了犯罪情節重、案情復雜的案件辦理期限短,而犯罪情節輕、案情簡單的辦案期限相對長的不和諧現象,這種“厚此薄彼”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刑事訴訟法的統一性和嚴肅性。因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案件辦案期限要相應縮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安局能介入征地折遷嗎
2020-11-17對個人貸款業務進行監督的是誰
2020-12-23企業、公司股權如何分割?
2021-01-26發明專利一般值多少錢
2020-12-31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定義
2021-03-02無故毆打他人如何處罰
2021-01-13集資房如何辦理可上市產權
2021-03-21試用期申請離職公司不放人怎么辦
2021-02-28超市的罐頭致我損害,能要求超市賠償嗎
2020-11-29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1購買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2-08飛機延誤2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19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7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及承運人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2-10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空運保險合同的條款有哪些
2020-11-08交通事故有人傷交警協商處理保險公司人需要到場嗎
2021-03-26什么是保險法中近因原則
2020-12-20承包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