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遺失物與遺忘物的區別是什么
遺失物與遺忘物有著對于失主在喪失對財物的控制支配力的程度上的區別。遺失物指失主完全喪失了對財物的控制力,遺忘物是指失主一般能回憶起遺失點,并未對財務完全失去控制力。
1.從占有人喪失對物的占有時的心理狀態而言。遺失物占有人遺失動產時,往往是無意識的,事后也一般難以準確回憶或說明遺失發生的具體地點;而遺忘物的占有人均是有意識地將物放置于某地,事后也能準確地回憶或說明物所遺留的具體地點或場所。
2. 從拾得人的主觀心理狀態而言。拾得人對于所拾之物是遺忘物還是遺失物,往往會有直觀的判斷。侵占遺失物與侵占遺忘物所負法律責任迥然,一個只是作為民事糾紛來調解,而另一個要遭受國家刑罰。原因就在于,如果這兩種拾得人將拾得物品據為己有,主觀惡性是不同的。侵占遺失物的主觀惡性小,所以只賠償;侵占遺忘物的主觀惡性大,所以要受刑罰懲罰。
3.從占有變動模式上而言。遺失物為“占有— 無人占有”模式,而遺忘物采取“占有—占有” 模式。[10]正是遺忘物物主的遺忘行為造成場所管理人對遺忘物自動取得占有,不管管理人是否發現并拾取遺忘物。
4.從法律效果上而言。遺失物的拾得人享有費用或報酬請求權,而遺忘物的拾得人或發現人不享有費用或報酬請求權。因持有人將財物丟失于公共活動空間,任何第三人發現后都有權拾得。根據我國刑法和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拾得他人遺失物的,應當歸還失主,拾得者因此而支出的費用,應由失主償還。對于拒不返還他人遺失物的行為,應當按照不當得利行為,追究其侵權的民事責任。而對于拒不交出他人遺忘物的,則應當以侵占罪論處。之所以不能將刑法上的遺忘物品擴大為包括遺失物在內,是因為無論從侵占罪立法過程還是從法律用語的規范性角度而言,遺忘物與遺失物都有其約定俗成的含義。
遺失物是指個人由于自身疏忽,把物品遺失在了公共空間,且自己基本上不會回想起來失落地點和遺失時間,這種狀況下失主是完全喪失了對財務的控制能力;而遺忘物失主是有可能回想起來具體遺失地點的,所以對遺忘物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遺失物與遺忘物處理方法是什么?
關于遺失物的問題的法律規定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管轄權異議需要聽證嗎
2021-02-07反擔保幾天可以解除
2021-03-18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5檢察院不批捕多久放人,不批捕的情形
2020-11-17離婚夫妻財產分割相關規定
2021-02-08準予離婚調解書不服怎么辦
2020-12-22離婚損害賠償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2021-02-10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建筑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1-30競業限制對在校學生有效嗎
2021-02-23競業禁止與競業限制的主要區別在哪些方面
2021-02-08提前半個月辭職合法嗎
2021-03-10壽險如何理賠,保險金是否可以作為遺產繼承
2021-01-18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21三類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須提示風險 監管加強
2021-01-18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
2021-01-28車輛失而復得 保險賠償該退
2021-01-08委托代理人需要辦什么手續?
2021-01-22人壽保險金的給付方式
2021-02-08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