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產品損害賠償責任怎樣分擔才合理
醫療損害作為一種特殊侵權類型,侵權責任法第一次對其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這對完善醫療損害賠償責任制度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立法的確定并不代表理論探討的終結。醫療損害的特殊性以及醫療損害與產品責任概念的交叉,使得對醫療損害責任的理解和適用存在著諸多爭議,尤其是醫療產品損害責任的承擔問題,現行法律尚未作出明確規定。基于此,本文試圖從司法適用的角度對這一問題作出簡要論述。
侵權責任法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該法第七章共十一條專門規定了醫療損害責任。該法第五十九條規定:“因藥品、消毒劑、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損害的,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請求賠償。患者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的,醫療機構賠償后,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對于歸責原則,該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醫療產品作為一種特殊產品,也應適用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三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而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了兩種特殊情形,即由于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據此,患者享有選擇權,可以選擇按照醫療機構的過錯責任或是產品生產者的無過錯責任來請求損害賠償。
“醫療產品”屬于產品但又區別于一般產品,在發生損害賠償時,不能等同于一般產品對待。一般產品的損害賠償通常不會直接涉及到公民的生命健康,而醫療產品損害賠償一旦發生則會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不可拖延”性。適用產品質量法歸責原則,對患者權益的保護不夠全面具體,或導致久拖不決,引發社會矛盾。
醫療產品損害責任的歸責原則是無過錯責任。責任構成:
1、醫療產品須為有缺陷;
2、須有患者人身損害事實;
3、因果關系。
醫療產品損害責任的基本規則是:
1、責任主體是醫療機構和醫療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
2、根據最近規則受害患者可以任意選擇請求醫療機構、生產者或者銷售者承擔責任;
3、實行最終規則準許首先承擔責任的一方向缺陷產品生產者追償;
4、患者使用最近規則將醫療機構、生產者和銷售者同時起訴的,應按照最終規則處理——確定缺陷產品的直接制造者承擔責任,不必實行最近規則讓醫療機構先承擔責任再進行追償。
遭受醫療產品損害的受害者要求賠償時,可以就具體賠償的責任好好的了解下,委托專業的人士一起承擔責任,才能夠獲得更好的處理。醫療產品損害賠償責任分擔上自己存在比較大的疑問不知道如何處理,可以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復議能復議幾次
2020-12-29上市公司收購時都要先停牌嗎
2021-01-22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票據行為票據能力是如何的
2021-01-08個人可以債務重組嗎
2021-02-19合同格式條款的優點是什么
2020-12-28什么是非婚生子
2021-02-12贍養人怎樣證明盡到贍養義務
2021-03-03法院如何強制執行
2020-12-28香港人和內地人結婚手續
2020-12-22不知道借車人無證出事故承擔多大責任
2021-03-11勞動合同到期解雇有沒有賠償標準
2021-03-24競業限制協議不是自己簽的有效嗎
2021-02-22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02飛機起飛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6人生不同階段保險如何規定
2020-12-28保險合同如何變更
2021-01-30在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也會拒絕賠付
2021-01-31對方酒后駕駛保險公司會不會賠付
2021-02-06保險證等不等于保險憑證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