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章第四十六條至第五十二條規定、第五十五、五十六條規定以及《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規定,依法承擔下列責任:
(1)民事賠償責任:賠償患者或家屬經濟損失。各項賠償項目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已有詳細規定,可以對號入座。具體數額的確定,患方可以通過衛生行政部門調解確定,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確定。各項賠償項目確定后一次性支付,賠償結束后不得再反悔。
(2)行政責任:對于醫療機構,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事故等級和情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責令限期停業整頓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執業許可證。對于發生醫療事故的人員,衛生行政部門或以責令暫停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
(3)刑事責任:對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關于醫療事故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醫療機構的賠償的原則
所謂賠償原則是在處理醫療損害賠償問題時應遵循的基本準則。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一般有以下三個原則,即全部賠償原則、合理賠償原則和財產賠償原則。
全部賠償原則是指醫療機構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大小,應當以行為所造成的實際損失的大小為依據,全部予以賠償。也就是說,賠償數額應以行為所造成的實際損害為限。損失多少,賠償多少。如前所述,醫療損害既包括受害人的生命權、健康權或者身體權受到侵害,也包括因上述權利受侵害所造成的財產利益損失?(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還包括受害人及其親屬精神利益的損失以及患者醫療機會的喪失。在這些損害中,有些是有形的,如醫療費損失,有些則是無形的,如精神損害。不管哪種形式的損害,只要是醫療行為造成的,都必須全部予以賠償。
合理賠償原則是指在確定受害人的損失數額時應當合理計算,對受害人不合理的支出不予賠償。此處所指的合理與否是一個相對的、尚未確定的概念,應以不違反現行法律規定以及符合社會政策為標準加以判斷,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優先適用法律的規定。例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規定了與一般民事賠償標準?不盡相同的賠償標準,這是基于醫療行為的局限性和高度風險性等特點對賠償標準所作的限制。如對被扶養人生活費的規定計算至16周歲,而不是18周歲,對殘疾生活補助費和精神損害賠償也進行了限制,這種限制很難說不合理。根據合理賠償原則,對于基于現行法律規定以及社會政策所確定的受害患者不合理的支出,不應由醫療機構進行賠償,以維護醫療機構的合法權益。
財產賠償原則,顧名思義就是指通過財產賠償的方式來彌補受害人損失的原則。醫療侵權行為侵害的是患者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以及財產利益。對于財產損失,當然應當用財產來補償。而對于人的生命、身體與健康等難以用金錢來衡量的利益,由于不能以復仇方法獲得補償,因而只能通過醫療機構支付一定數額金錢的方法進行賠償。財產賠償方式是醫療侵權損害賠償中唯一能適用的賠償方法,無論患者有形的損害,還是無形的精神痛苦等,都可以由醫療機構進行財產賠償。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內容,我們對醫療機構有了更深的理解。醫療事故而產生的糾紛需要患者和醫者雙方通過協調解決,而不是逐漸演變為一場鬧劇。醫療機構的法律責任當然要承擔。并且按照法律的流程和程序,醫院會依賠償的原則給予患者相應的賠償,合理的解決醫療糾紛。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在線為你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人被拉黑怎么解決
2020-11-29沒續簽合同能賠償雙倍工資嗎
2020-12-23合伙企業與個人合伙的區別
2021-03-04職務犯罪刑期過半能否申請假釋
2020-12-30責任免除是對誰承擔責任的限制
2020-12-31如何認定車主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的責任
2020-12-22父母可以向斷絕關系的子女要贍養費嗎
2021-01-23交通事故處理責任認定有期限么
2021-01-05產假期間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0-11-30哪些情況公司可以辭退試用期員工
2021-02-27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現行勞動仲裁立法對仲裁監督程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02投保車險如何獲得無賠款優待
2021-02-22保險合同為什么會終止
2020-12-01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一)
2020-11-27學生自殺保險理賠嗎
2021-01-19摩托車發生事故如何快速理賠
2020-11-17交強險十級傷殘保險公司能陪多少錢
2021-01-25保險公司審核傷殘鑒定要多久
2021-03-25建筑承包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