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去復印、封存病歷而貿然向法院起訴;
2、只復印病歷而不對病歷進行封存;
3、對死亡原因有爭議的患方,未作尸檢而起訴;
4、認為只要存在損害后果或經濟損失就認為醫院有過錯的患者;
5、憑感覺或直覺認為醫院有過錯,,不請專業人士分析,不明白醫院的過錯所在和了解相關醫學依據就直接起訴的患者;
6、認為律師只要有醫學背景或知識,而不問該律師是否具有臨床經驗、多長時間臨床經驗就能勝任專業訴訟的患者;
7、多次就賠償問題找醫院談判,而不及時復印、封存病歷的患者;
8、聽了專業人士或律師分析,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認為自己可以獨立勝任訴訟的患者;
9、自己或代理人均沒有專業醫學知識,就貿然參加醫療事故鑒定或過錯司法鑒定的患者;
10、聽信個別所謂法律界人士的建議,在不了解醫院過錯和該過錯的準確醫學、法律依據的情況下,患方僅僅寄希望于鑒定機構的公平、公正,希望鑒定機構能鑒別出所有醫方過錯、從而得出有利患方的鑒定結論。
醫院易走入哪些訴訟誤區
(一)醫院、律師、鑒定機構得對接好
1、法官基本依賴鑒定意見作為裁判依據,而醫院誤將重點放在庭審環節,欠缺對鑒定環節的有效參與。實務中,醫院常組織醫務人員參與庭審,卻將鑒定環節托付給律師,而律師在參與鑒定過程中一般不能對醫學問題進行及時、全面、有效的答辯,導致將案件決定權(勝訴權)交給鑒定人員處理,這樣可能導致鑒定過程脫離醫療實踐。一旦鑒定意見出來后,哪怕確實存在問題,通過庭審推翻的可能性也較小。
2、訴訟成本高、周期長、專業性強等原因,導致訴訟過程中醫患雙方難以和解、調解結案。醫方將多數糾紛引入訴訟程序,欠缺對非訴渠道的有效利用,導致醫生訴累,加劇醫患矛盾。實務中,發生醫療糾紛后,作為醫院窗口部門的醫務科常要求患者走法律程序,而走法律程序對于患者而言需投入巨大的經濟成本,比如律師費、訴訟費、鑒定費,從而加劇雙方矛盾,使原本可以通過和解、調解解決的糾紛錯失最佳處理時機。
3、法官傾向于同情患方,當鑒定意見認定醫院不存在過錯時,法官也可能以病歷書寫不規范、告知義務履行不全面等非醫學原因,判決醫院彌補患方部分損失,緩解社會矛盾。實務中,醫院對糾紛中所涉及醫學問題的處理日趨完善,但對診療過程中涉及的法律問題尚欠缺有效的應對。
(二)醫院、律師、鑒定機構得對接好
1、建立“科室-律師”對接模式。由專業醫療律師針對具體科室,就常見的違反《病歷書寫規范》、《侵權責任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的行為,與科室醫護人員進行面對面交流;由律師對知情同意告知書等法律文書,進行系統性規范指導;由律師針對科室出現的敗訴個案或者其他醫院相同科室典型敗訴個案進行研討分析。
2、建立“科室-醫務科-律師”對接模式。對已發生的糾紛,由具體科室、醫務科、律師提前進行“三方會談”,對案件中涉及的醫學、法律問題進行綜合評估。將可以通過和解、調解處理的糾紛防控在訴前階段,避免一味將患方引入訴訟程序,節省時間和經濟成本,減少矛盾激化。
3、建立“醫護人員-律師-鑒定人員”對接模式。訴訟過程中,所涉法律事務可以全部由律師與法官進行對接,但在鑒定環節中,應讓醫護人員與律師一同參與,與司法鑒定人員就診療過程中涉及的醫學、法律問題,形成及時、有效的對話機制,避免讓司法鑒定人員“任意”形成鑒定意見。
醫療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醫療侵權訴訟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即由醫療機構證明自己的醫療行為與患者受損害的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證明自己對患者實施的醫療行為沒有過錯。如果證明不了的話,則要承擔敗訴的后果。但要認識到,舉證責任倒置只是減輕了患者一方的舉證責任或者說舉證的難度,患者一方要打贏官司,仍然要舉出比較充分的證據。
一般來說,下列證據是不可少的:與醫療機構存在醫療關系的證據,例如有住院病歷或者門診診斷治療的證據;患者具體的損害結果,即住院之前或者醫生診斷治療之前不存在這一損害,住院之后或者醫生診斷治療之后出現了這一損害;損失或者損害的范圍,例如,支出的醫療費、護理費及誤工費等。
如果醫療機構出具了自己沒有過錯和責任的醫療鑒定,患者認為不客觀、不真實的,還要舉證證明它的不客觀、不真實。總之,醫療官司盡管實行舉證責任倒置,但對缺乏醫學知識和法律知識的當事人來說,仍然是有很大難度的,最好還是尋求律師的幫助。
醫療糾紛中醫院的舉證責任
在患者起訴醫療機構的醫療侵權案件中,醫療機構應能夠證明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醫療過錯,才不承擔醫療侵權責任。醫療機構所舉證據的種類大致包括:
1、物證,證據學中的物證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物和物質屬性來證明案件事實的實物。醫療糾紛案件中的物證主要是指醫療工作中的治療用具,比如注射針頭、針管、輸液管、輸血袋、治療使用的藥品、醫療器械等。這些物證是醫療糾紛中廣泛使用的一種證據,具有較強的客觀性、穩定性。在患者及其家屬同醫療單位對醫療護理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后果產生糾紛時,要對醫療現場實物進行收集、保留和查封,不得對這些實物再使用或毀壞。對于一些易發生腐壞的物質如血液制品,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妥善保管。將于2002年9月1日起實施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七條規定:“疑似輸液、輸血、注射、藥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醫患雙方應當共同對現場實物進行封存和啟封,封存的現場實物由醫療機構保管;需要檢驗的,應當由雙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雙方無法共同指定時,由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疑似輸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對血液進行封存保留的,醫療機構應當通知提供該血液的采供血機構派員到場。”
2、病案,是民事訴訟中的書證。病案是指病人在門診、急診、留觀室及住院期間全部醫療資料的總稱,是關于病人和疾病的診療過程中第一手重要的原始記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醫療文書。在發生醫療糾紛之后,病案是醫療行政部門和法院確認醫療單位診療措施是否正確,認證醫療過失的重要證據。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要求,書寫并妥善保管病歷資料。因搶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時書寫病歷的,有關醫務人員應當在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據實補記,并加以注明。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啟封。封存的病歷資料可以是復印件,由醫療機構保管。在進行醫療事故鑒定時,醫療機構提交的有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病案材料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住院患者的病程記錄、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會診意見、上級醫師查房記錄等病歷資料原件;
(二)住院患者的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等病歷資料原件;
(三)搶救急危患者,在規定時間內補記的病歷資料原件,
(四)封存保留的輸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藥物等實物,或者依法具有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對這些物品、實物作出的檢驗報告;
(五)與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有關的其他材料。在醫療糾紛案件中,即使不構成醫療事故,上述病案資料也是醫療機構應當向法院提供的證明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醫療過錯的重要證據。
3、尸檢報告,屬于證據學中鑒定結論的一種。尸檢對判明死因具有特殊意義,特別是對于那些因死因不明、因疑難疾病致死而發生的醫療糾紛就必須進行尸體解剖,尸檢給醫學技術鑒定和司法裁決提供直接的證據,達到了最終明確診斷、分清是非的目的。由于尸體的組織細胞會發生自溶和腐敗,因此尸檢必須在法定的時限內、由具備法定資格的人員實施才能得到可靠的、科學的結論,以充分發揮尸檢結果在解決醫療糾紛案件中的證據作用。
《醫療事故處理條件》第十八條規定:“患者死亡,醫患雙方當事人不能確定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異議的,應當在患者死亡后48小時內進行尸檢;具備尸體凍存條件的,可以延長至7日。尸檢應當經死者近親屬同意并簽字。尸檢應當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相應資格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承擔尸檢任務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有進行尸檢的義務。”
4、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醫療事故鑒定結論就訴訟而言,屬專家證言,是具有證據效力的技術依據,是民事訴訟證據之一。醫療機構可將“不構成醫療事故、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的鑒定結論作為有利于自己的證據向法院提交。在2000年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就醫療糾紛案件的賠償問題,提出了指導性意見,規定了醫療事故鑒定結論只能作為法院審查、認定事實的證據,是否應作為醫療單位承擔賠償的依據,應當經過法庭質證。這樣今后法院在審理醫療糾紛的案件時,不再將訴訟外的醫療事故鑒定結論作為認定是醫療事故的依據,而是作為醫療糾紛案件的證據之一,應當經過法院質證后,由合議庭作出決定。
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醫療糾紛問題,要多加的去協商解決,以保證正常解決,更多問題,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對象是誰
2021-02-16債權受讓人是什么意思
2020-11-21有限合伙人如何轉讓其在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
2020-11-27婚姻糾紛狀子怎么寫
2021-02-28遭遇家暴應當如何保護自己
2020-12-15房屋租賃合同不蓋章按手印可以嗎
2020-11-27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問題有哪些
2020-12-31保險合同成立和保險合同形式是什么
2021-03-05有保險撞死人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0-12-17車撞了保險公司要肇事者賠償嗎
2021-02-23少兒分紅保險如何選擇最合適
2021-01-31保險公司賠付不及時,需要賠償其損失嗎
2021-01-22工商局工作人員值班期間死亡,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1-01-22代理人的承認可以視為當事人的承認嗎
2020-12-03什么情況下借款人須購買保險
2021-01-29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理由應從哪些方面審查
2021-02-20土地轉讓年限是多久
2020-11-18土地轉包后收益歸誰
2020-12-07土地流轉合同怎么填
2021-03-22違建拆遷,究竟怎么拆才合法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