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對行政證據制度規定較多的是美國。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區分行政程序為兩大類:一是制定法規;另一是進行裁決。裁決又分為正式程序裁決和非正式程序裁決。正式程序裁決最主要的環節是舉行正式聽證。正式聽證的作用為查明事實真相,作為作出決定的基礎;而事實真相的查明依賴于證據,雙方當事人相互質問以澄清正面和反面的證據,然后才能根據聽證記錄作出決定。在美國,行政證據制度和聽證程序不可分,行政證據制度主要適用于采取正式聽證程序的裁決中。與美國相比,聽證程序在我國適用范圍很窄。〈行政處罰法〉首次規定了聽證程序,該法第42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可喜的是,《行政程序法(草擬稿)》中,有兩節內容專門規定了聽證程序。借鑒美國的經驗,同時又考慮到聽證程序在我國的發展趨勢,筆者設想,將我國的行政證據制度的適用范圍規定在聽證程序當中,并隨后者的發展而逐漸擴大。
行政證據制度作為一個體系,內容非常豐富,由于在我國該理論的研究還不夠充分,所以目前在制度設計上不可能做到詳盡備至,筆者認為我國行政程序證據制度應包含以下內容:1、舉證責任。行政證據制度應當采用民事訴訟的“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即凡主張某種事實的人,對該事實負有提供證據的責任;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的,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將承擔不利后果。2、證據的接受和收集。對當事人來說,提供證據不僅是義務,也是權利。因為是權利,所以當行政機關拒絕接受當事人所提供的和案件有實質聯系而且不屬于應當或可以排除的證據時,就構成程序上的錯誤。雖然提供證據是當事人的權利,但是權利的行使是有限制的,行政機關沒有義務必須接受當事人提供的所有的證據,它可以不接受與案件無關的、不重要的或過于重復的證據。這主要是從行政效率方面考慮的。還有一類證據是不能接受的,即非法證據。3、證據的判斷。是指行政裁決人員對接受和收集的證據進行分析研究,辨別其真偽,確定它們是否與案件事實有關聯以及證明力的強弱,在此基礎上認定案件事實的行政活動。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證據是否具有證明力,以及證明力的大小;第二是證明的標準,即證據的證明力必須達到什么程度才符合作出決定的標準。筆者認為,我國行政證據制度的證明標準應當是證據優勢標準,也即只要當事人一方提供的證據與對方相比在質量上達到一定的優勢就可以了。
注:原文發表于《法治論叢》2003年第2期,屬本人與導師鄭鐘炎教授合著作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上市具有哪些優缺點
2021-02-10套路貸報案立案條件
2021-01-31政府拆了房子不給錢怎么辦
2021-03-05什么是假釋?假釋的條件是什么?假釋的考驗期多長
2021-02-26職業病賠償程序是什么
2020-11-11合同債務常見風險有哪些
2021-03-08贍養糾紛舉證要哪些證據
2020-12-09手寫的紙質版離婚協議書有效嗎
2020-12-05夫妻雙方怎樣做能不承擔對方債務?
2021-02-23預售房屋抵押登記手續是什么
2021-03-14合同債務轉移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6發現對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怎么辦
2020-12-26用他人身份證入職會被處罰嗎
2021-02-22合同期內崗位調動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13工會委員能否無故解除合同
2021-02-14勞務合同人身損害是否給予賠償
2021-03-11辭退實習期員工違法嗎
2020-11-16人壽保險離婚時要分割嗎
2020-12-08離婚訴訟中,以夫妻一方為被保險人的人壽保險應如何分割
2021-01-21如何進行人身保險理賠辦理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