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醫療民事責任的條件是什么
1、行為的違法性。這是首要的也是較為重要的條件。違法行為,可以是作為的違法行為,也可以是不作為的違法行為。
2、有損害事實存在。如果行為人雖然實施了違法行為,但并無損害事實即不構成民事責任,更不發生損害賠償問題。
3、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依照民事侵權法理論,行為與后果有聯系,才應承擔責任。
4、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過錯。在醫療事故中,構成醫療事故民事責任的主觀過錯,僅指醫療機構和其醫務人員主觀上是否有過失。
醫療事故法律責任有哪些
人民法院始終是訴訟法律關系主體。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人民法院同一切訴訟參與人之間存在的一種社會關系。在這種關系中,人民法院始終是訴訟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而且處于主導地位。因為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權行使審判權。任何一個民事案件,從受理到審判、執行的整個訴訟過程中,都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之下進行的。沒有人民法院作為訴訟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也就沒有民事訴訟活動發生,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也不能形成。
在民事法律關系的體系中,按照現行的民法的分類,民事權利與義務產生的大類為債和侵權。醫療服務產生的依據是具有合法性的,對象具有特定性,不符合侵權的法律特征;但符合債的法律特征,其表現形態的權利和義務的指向的實質為債。債的民事法律關系有四種形態,即合同關系、侵權關系、不當得利與無因管理。醫療服務與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也沾不上邊;雖然在目前的法律規定中將醫療糾紛中的人身傷害界定為侵犯了人身權,但不是民法上講的單純的侵權關系,只能且應當理解為是合同履行中違約產生的責任承擔的一種表達,這種違約是以侵犯就診人的人身權為表現形式的違約。如果認定為侵權關系,很多事實和產生的法律關系無法解釋。
醫療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于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行為中發生醫療事故的責任追究,作出如下規定:
第三十五條衛生行政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對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作出行政處理。
第五十五條醫療機構發生醫療事故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事故等級和情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責令限期停業整頓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執業許可證,對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依照刑法關于醫療事故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役權與相鄰關系有什么區別是什么
2020-12-11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
2021-03-08新《商標法》幾大亮點
2021-02-14車禍私了要去交警隊簽什么協議
2020-12-22什么條件下房產證過戶無效
2021-03-17工會法人未變更前勞動關系是否有效
2021-03-17喪偶婦女的財產繼承是否會因子女少分
2021-01-25主合同到期后還能簽擔保合同嗎
2021-03-22土地確權是否逐戶逐地塊丈量土地
2021-01-03“國五條”解讀
2021-01-16競業限制是否對所有員工都適用
2020-11-10怎么界定是否為勞動關系
2021-01-09飛機延誤四小時賠償
2021-03-24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后可不可以分割
2021-03-15保險經紀人的主要分類有哪些
2021-01-20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如何確定
2021-03-08在網上購買保險時,如何防范風險
2020-11-08什么是保險公估人及認定標準
2021-03-19人壽保險索賠需經過哪些步驟
2021-03-11談人身保險業務中定點醫院管理行為的性質-----兼談限制競爭行為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