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人冒名辦了信用卡透支怎么辦
被冒名辦卡,你先看一下自己的身份證是否丟失,銀行辦理信用卡或者借記卡,應當按人證合一進行審查,通過審查的才可以辦理。因此,僅憑身份證和身份證資料是不能辦卡的。如果銀行未盡到審查責任,應當由銀行承擔法律責任。不過,如果身份證被騙,應當立即向發證的公安機關重新申領并報告。如果居民身份證丟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相關部門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丟失證件者無須對自己未實施的行為承擔責任。《居民身份證法》也明確規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在此,我也提醒您,為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對于居民身份證等重要身份證件,要妥善保管,盡可能防止丟失、被盜。遇到被冒名辦卡事件,首先要進行身份證掛失,然后報警,再通知銀行,說明情況。由于銀行不能單憑身份證就辦卡,所以銀行也要承擔很大部分責任。
被冒名辦卡的原因
1.身份證遺失后遭利用
現有的居民身份證件管理制度并沒有對遺失身份證進行明確管理,具體表現為居民身份證丟失后,即使補辦新證件,公安機關等部門也無法對持證人已丟失的身份證信息進行注銷,導致已丟失的身份證與補辦身份證具有同等效力,從而不法分子可通過網絡購賣與自己容貌相似的丟失身份證后,利用該身份證前往銀行冒證件姓名開信用卡和各種包括洗錢在內的不法活動。
在中國,居民身份證是一個識別個人的重要證件,若遺失應引起重視和關注個人賬戶和隱私方面泄露的風險。
2.銀行人證核對的疏忽
由上述可見,關于冒名辦卡,其實因身份證造假而遭冒名辦卡的案件很少,主要還是以真證假辦為主。冒名辦卡的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居民身份證的查驗問題。基層查證單位工作人員過度依賴系統對證件真偽核驗,對人證核對環節過于薄弱。而相關法律也并未提到相關機構或個人對認證驗核的權利與義務細則,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冒用他人身份證冒名辦卡此類不法行為的發生。
即使銀行發現冒名辦卡,銀行能做的一般只能是阻止勸離,對于冒名辦卡未遂也很難做出實質的處理措施,因此也縱容了此類案件的多發。
3.識別身份技術的漏洞
許多銀行及目前辦卡流程的簡化以及自助辦卡服務一定程度上滋生了冒名辦卡的沃土。現在包括股票開戶在內的金融活動都可以通過身份證上傳,照片上傳,資料上傳的方式去驗證身份,通過后臺中心的識別來進行身份真實性的驗核。該方式簡化了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是這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技術手段去通過“驗證”來達到冒名辦卡或辦業務的目的。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識別身份的技術造成的。但安全性和便利性很多時候就是一對矛盾,是犧牲一點安全性換取便利性,還是以犧牲便利性獲取安全性,這個難題只能留給決策者決定。
4.作案成本低破案不易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中規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或處10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處罰力度可能與現在的經濟發展程度不相容,再加上上文2也提到的銀行等機構即使識別到冒名開卡的行為后往往僅采取拒絕開戶及勸離的措施,對于冒名辦卡未遂也沒有處罰的明確規定。
因此,不法分子的違法成本極低,就滋長了試了再試的可能。此外,冒名開卡得逞后,不法分子往往通過網銀、手機銀行異地甚至境外操作轉移非法資金,時空轉換高,破案難度大,破案率較低,此外若涉及資金不大,案件滯留率高。這些都助長了不法分子冒名開卡的行為,也是此類案件屢禁不鮮難處理的主因。
如何預防被冒名辦卡
1、勿將身份證和手機等物品裝在一起。手機工作時發出的高頻電磁波所產生的強磁場會把身份證內的磁性芯片磁化。一旦消磁,則可能造成身份信息不能讀取,為出行或辦理業務帶來麻煩。
2、在公共場合盡量將證件放在貼身的內兜,并不要將身份證出示給陌生人查看。
3、勿將身份證借給他人使用,即使是身份證復印件,也可以被他人用來辦理某些金融業務,因此同樣應予以重視,不應隨意丟棄。
4、勿將身份證抵押給他人。有許多務工人員,常把自己的身份證抵押給老板,這看起來是為了保證員工的忠誠性,實則對務工人員帶來安全隱患。這些小老板握有大量公民身份證,如用作非法用途,后果十分嚴重。
5、身份證丟失后,應及時到公安機關辦理補領手續,若有必要,可在報紙上刊登丟失聲明,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信用卡作為一種信用證明,是與當事人的信用和財產掛鉤的。如果本人的信用卡被他人冒名辦用,并且透支的話,就應該趕緊報警然后通知銀行,把情況說清楚。銀行作為辦理信用卡的機構,具有核實的義務和責任。因此遇到這種情況,銀行也是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的。
信用卡詐騙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信用卡詐騙罪追訴時效是多久,立案標準是什么
信用卡詐騙罪數額標準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代理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2-03訴前調解可不可以聘請律師
2020-11-19勞動法解雇員工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9不可撤銷的反擔保函是如何的
2021-03-20孩子探望權,父母一方被禁止探望孩子怎么辦
2021-01-10老人贈與房屋以后想要回怎么辦
2020-11-19行政機關凍結銀行存款可以不通知當事人嗎
2021-02-28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合同形式瑕疵處理
2020-11-18提前離職扣除工裝費合法嗎
2021-01-28職務違法一般怎么處理
2020-11-20土地確權是否逐戶逐地塊丈量土地
2021-01-03房子先更名還是先離婚
2020-12-25房屋預售應有哪些步驟
2021-03-12勞動合同終止的法律問題
2021-02-26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勞務派遣合同實習期多長時間
2021-01-06保險索賠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2-05意外傷害保險,猝死是否理賠
2020-11-15劉某訴某保險公司――帶病投保糾紛案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