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拾得遺失物善意取得成立條件是什么?
如果受讓人是善意的,也就是受讓人在接受轉讓過程中并不知道此物是無權處分的遺失物,那么很顯然受讓人符合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受讓人善意不知情的條件。再看《物權法》107條規定中“受讓人通過拍賣或向有經營資格者購買所得遺失物”的條件,很顯然受讓人也符合善意取得制度中支付合理價款的條件,加上此條款規定的暗含前提條件:遺失物的處分人沒有處分權和遺失物已經轉移受讓人占有,完全符合《物權法》第106條的善意取得制度的規定,因此受讓人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
我國《物權法》107條的規定應當理解為對遺失物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限制規定而不是例外規定,只要受讓人符合善意取得制度的構成要件就能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其限制性體現在如果原權利人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兩年內向受讓人主張返還原物,并且支付了善意受讓人購買該物時所付的費用,則該遺失物的所有權就要回復到原權利人。
二、拾得遺失物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有關部門。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之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拾得人侵占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義務。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
綜上所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拾得遺失物,應該及時上交給公安機關或者失主,不得擅自占用,否則就構成不當得利,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而拾得遺失物也可以符合善意取得制度,但是必須要符合條件,主要就是受讓人善意的認為遺失物是無人處分的。
遺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則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遺失物與遺忘物處理方法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務員免于刑事責任幾年后能提拔
2021-03-03外國投資者未按規定報送投資信息如何處罰
2020-12-10侵權責任糾紛能否申請支付令
2020-11-27拿房產證幫別人擔保有期限嗎
2020-11-15雇傭關系無底薪可以嗎
2021-02-21付定金簽訂金協議前要注意什么
2020-11-16已經履行脫密期還需履行競業限制嗎
2020-11-25單位未蓋章的競業限制協議效力
2021-03-09公司上班試用期提離職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19未登記的房產能繼承嗎
2020-12-16三責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6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財物被他人毀壞后后可否要求他人和保險公司都賠償
2020-12-08第三者保險賠償范圍
2021-03-19固定資產的財產保險價值可以為賬面余額嗎
2021-01-28騙保之后如何處罰
2021-02-11車子保險沒額度了能再買一份保險
2021-01-03保險法解釋二
2020-12-26出讓土地土地使用稅怎么繳納
2021-01-24農村土地流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