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唐某與被告程某是同事關系,被告桂某與程某系朋友,唐某與桂某在本案事故發生當日因同搭乘程某的車認識,原告黃某與桂某的兒子桂小某系同學。2011年12月18日下午,程某駕駛其所有的車到重慶,唐某知曉后要求搭乘,隨后兩人到油溪接桂某同往。行至臨峰時,程某的朋友電話約程某吃飯,程某遂決定在臨峰吃完飯再走。桂某見狀,要求程某接其兒子桂小某到江津中學上學。程某同意,叫唐某開他的車去接,桂某上車與唐某同往,在途中打電話聯系桂小某在油溪等候。車到油溪一街上,原告黃某與桂小某一起上車,桂某因其兩人系同學,沒有制止阻攔,唐某也未過問。回到臨峰后一起吃飯,除唐某外都在喝酒,桂某提出把兩個小孩先送走,程某遂將鑰匙交與唐某去送。17時30分許,唐某駕車送黃某、桂小某到江津中學,行至青山路段,由于操作不當,致使車翻于路邊,造成黃某受傷、車輛受損的交通事故。經交警隊事故認定,唐某承擔事故全部責任,黃某及桂小某不承擔事故責任。黃某受傷后送往醫院治療,醫療費等損失共計17萬元,訴至法院要求桂某、程某、唐某賠償。
【分歧】
對本案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及責任承擔存在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唐某系程某的幫工人,程某系桂某的幫工人,最終的被幫工人是桂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十三條的規定,桂某應承擔侵權責任。唐某作為幫工人有重大過失,應與桂某承擔連帶責任,程某在幫工中無故意或重大過失,不承擔責任。因黃某無過錯,不減輕賠償人的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桂某請求程某用車接送小孩,與程某形成車輛借用關系。桂某借車過程中由唐某駕車,唐某與桂某形成幫工關系。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程某作為車輛所有人,在車輛出借中無過錯,不承擔責任;桂某系車輛實際使用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唐某作為幫工人有重大過失,應承擔連帶責任。因原告系無償搭車,應適當減輕賠償人的責任。
【評析】
筆者贊成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1.程某(車主)與桂某之間不成立幫工關系
所謂幫工,是指為滿足被幫工人生產或生活需要,幫工人自愿、短期、無償為被幫工人的事務提供勞務,且被幫工人沒有明確拒絕而發生的一種社會關系。在幫工關系中,幫工人與被幫工人之間是一種勞務協作關系,為了最好地完成工作內容,幫工人主動與被幫工人進行勞務協作。在界定幫工關系時,首先要審核幫工人是否為被幫工人提供了勞務,只有幫工人為被幫工人提供了勞務,才能被視為是幫工,沒有提供勞務的行為不是幫工。本案中,桂某要求程某用車接桂小某,吃飯后要求程某送桂小某、黃某去上學,程某同意并叫唐某開他的車去接送,在此過程中,程某只是為桂某提供了交通工具,沒有為桂某提供任何的勞務活動,所以,桂某和程某不成立幫工關系。而程某無償將車提供給桂某用于接送小孩,桂某為車輛的實際使用人,所以,程某與桂某之間成立車輛借用關系。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因借用等情形發生交通事故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桂某作為車輛實際使用人應承擔賠償責任,程某作為車輛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沒有過錯,不承擔賠償責任。
2.唐某(事故車輛駕駛人)與桂某之間成立幫工關系
幫工關系的成立必須達成合意,要求被幫工人有明示或默示的接受幫工的意思表示,形成一種合同關系。如果被幫工人不知曉幫工事實的存在或者明確拒絕幫工,則幫工關系不成立;如果被幫工人知曉幫工的事實卻沒有明確拒絕,則幫工關系成立。且在幫工關系中,界定被幫工人應以實際受益為標準,誰是幫工人提供勞務的實際受益者,誰就應當為被幫工人。本案中,桂某要求程某用車接送小孩,程某同意并叫唐某開他的車去接送。表面來看,唐某是接受程某的指示提供勞務,是在幫程某辦事。但唐某開車去接小孩是經桂某同意的,且桂某上車與唐某同往,唐某在桂某的具體指揮下開車接人,實則為桂某提供勞務,桂某是唐某提供勞務的實際受益者,應為被幫工人。所以,唐某與桂某之間成立幫工關系。
根據《解釋》第十三條的規定,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唐某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桂某作為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唐某對交通事故負全責,在幫工過程中存在重大過失,應與桂某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3.黃某系無償搭乘,可適當減輕賠償人的責任
在桂某與唐某接桂小某時,黃某與桂小某一起上車,桂某未予制止阻攔,應視為黃某經桂某同意無償搭乘。對于無償搭乘發生事故的責任劃分和賠償,我國目前立法沒有明確規定。筆者認為,無償搭乘者搭乘他人車輛,其人身和財產權利并不因其無償搭乘而失去法律保護,被搭乘者仍應承擔保障搭乘者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基本法律義務。所以,無償搭乘不能作為被搭乘者免責的事由。但若無償搭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讓被搭乘者如客運合同一樣承擔無過錯責任,也明顯不公平。所以,無償搭乘造成損害,宜以過錯責任原則為主,以過失相抵、公平責任原則為輔,比照客運合同違約責任賠償標準或營運車輛交通事故侵權損害賠償標準減輕被搭乘人的責任。所以,本案可酌情減輕桂某與唐某的賠償責任。
(作者單位: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保險死亡賠償有沒有時間限制
2021-01-17依據專利法哪些不屬于專利權
2021-02-19商標注冊下來營業執照可以注銷嗎
2020-11-16銀行貸款逾期不還會坐牢嗎
2020-12-16交通事故索賠攻略
2021-01-26房屋抵押后可以設置居住權嗎
2021-01-06房產合同抵押貸款需要房主親自到場嗎
2021-02-28簽名只簽姓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6單位違約怎么解除合同
2021-03-19被執行人把房產贈與過戶了怎么辦
2021-02-08員工離職老板能不能扣工資
2020-12-16企業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勞動糾紛一審終審怎么撤銷
2020-12-31意外險的理賠依據有哪些
2021-01-16整容手術意外有保險可買嗎
2020-12-19飛機延誤四小時賠償
2021-03-24保險公司可以隨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險嗎
2021-03-07車讓人放火了保險賠嗎
2021-01-11保險合同是否在合同到期退保險本金
2021-02-25解除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