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些事件也構成法律管理的界限。我們自身的遺失物品和盜竊物品一旦流入社會,就構成了一定的違法行為。那遺失物盜竊物是否適用善意取得呢,下面小編就這類法律問題為大家進行詳細的解答。
一、盜竊物是否適用善意取得?
因新出臺的物權法對于盜竊物是否適用善意取得沒有作出規定,因此在審判實踐中也存在幾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盜竊物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主要原因是我國法律嚴格禁止銷售和購買盜竊物,如適用善意取得容易縱容購買贓物的行為,同時助長盜竊行為的多發,加上對于被盜財物,所有權人可以通過司法機關依照《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追繳后退回,如規定適用善意取得,則會導致法律適用的沖突。
第二種觀點認為,民法范疇內盜竊物應作為普通的一般商品,可以適用善意取得。主要原因為善意取得制度的目的在于維護交易安全,促進商品交換安全、有效地進行。盡管盜竊物在脫離原所有人的占有時不是基于原所有人的真實意思,但在其進入流通領域后,在復雜的商品交換中,要求購買人從眾多商品中區分出盜竊物,幾乎是不可能的。對于此情形下的善意買受人,如果不予保護,顯然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
第三種觀點認為,盜竊物應有條件的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并非絕對禁止或當然適用善意取得制度,應當附加條件。如可以參照物權法關于對遺失物適用善意取得的規定,即原所有人在一定期限內未行使回復請求權,或在一定期限內行使了回復請求權,但未向善意占有人支付相應的價金等,該盜竊物就應當屬于善意占有人所有。
二、評析
筆者認為,市場交易過程中購買的物品中存在贓物的現象較為普遍,如果一律不予保護,有違公平原則,影響交易安全,但如果按照普通物品來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又會助長盜竊行為及銷贓行為,影響社會風氣,故筆者更傾向于第三種觀點,有條件的適用善意取得。
這類物品的法律權益在我國的法律中有著較為復雜的解答。主要是由于當事人的物品意識和盜竊的時間,較為難以分辨,對相應的法律行為也難以分辨。但如不是有意或牟利手段獲得的我國都為寬松的管理。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遺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則
拾得遺失物之債有哪些特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標注冊證怎么查詢
2020-11-19唯一住房能逃避法院強制執行嗎
2020-12-29贈與合同受贈方不知道成立嗎
2021-03-18以往的贍養費能要嗎
2020-12-06指定管轄是指什么
2020-11-13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5二手房中介要承擔哪些責任
2021-03-20擔保合同債務人與主合同不一致,這個合同有效嗎
2021-03-06給人幫忙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16集體土地拆遷賠償標準
2021-01-21武漢購房政策有什么
2020-12-07公司倒閉派遣制制員工怎么賠償
2021-01-07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1-03-02患抑郁癥自殺能獲得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21飆車致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賠
2020-11-22廣西的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1-22如何定性保險利益
2020-12-03自殺后可以獲得保險理賠嗎
2021-01-01土地互換20年對方反悔怎么辦
2021-02-08外嫁女、外來媳婦應不應該得到拆遷補償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