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些事件也構成法律管理的界限。我們自身的遺失物品和盜竊物品一旦流入社會,就構成了一定的違法行為。那遺失物盜竊物是否適用善意取得呢,下面小編就這類法律問題為大家進行詳細的解答。
一、盜竊物是否適用善意取得?
因新出臺的物權法對于盜竊物是否適用善意取得沒有作出規定,因此在審判實踐中也存在幾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盜竊物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主要原因是我國法律嚴格禁止銷售和購買盜竊物,如適用善意取得容易縱容購買贓物的行為,同時助長盜竊行為的多發,加上對于被盜財物,所有權人可以通過司法機關依照《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追繳后退回,如規定適用善意取得,則會導致法律適用的沖突。
第二種觀點認為,民法范疇內盜竊物應作為普通的一般商品,可以適用善意取得。主要原因為善意取得制度的目的在于維護交易安全,促進商品交換安全、有效地進行。盡管盜竊物在脫離原所有人的占有時不是基于原所有人的真實意思,但在其進入流通領域后,在復雜的商品交換中,要求購買人從眾多商品中區分出盜竊物,幾乎是不可能的。對于此情形下的善意買受人,如果不予保護,顯然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
第三種觀點認為,盜竊物應有條件的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并非絕對禁止或當然適用善意取得制度,應當附加條件。如可以參照物權法關于對遺失物適用善意取得的規定,即原所有人在一定期限內未行使回復請求權,或在一定期限內行使了回復請求權,但未向善意占有人支付相應的價金等,該盜竊物就應當屬于善意占有人所有。
二、評析
筆者認為,市場交易過程中購買的物品中存在贓物的現象較為普遍,如果一律不予保護,有違公平原則,影響交易安全,但如果按照普通物品來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又會助長盜竊行為及銷贓行為,影響社會風氣,故筆者更傾向于第三種觀點,有條件的適用善意取得。
這類物品的法律權益在我國的法律中有著較為復雜的解答。主要是由于當事人的物品意識和盜竊的時間,較為難以分辨,對相應的法律行為也難以分辨。但如不是有意或牟利手段獲得的我國都為寬松的管理。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遺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則
拾得遺失物之債有哪些特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天津市各勞動仲裁機構聯系方式
2020-11-30地役權未經登記對受讓人不具有約束力嗎
2020-12-24農村自留地建房需要經過地方允許嗎
2021-02-14公民應如何維護自己的榮譽權?
2021-02-15外國投資者可以投資負面清單中禁止領域嗎
2021-01-07無期徒刑關在什么地方
2020-11-172011誤工費標準:誤工費到底怎么算
2021-01-20中年人離婚協議書該如何書寫
2021-02-05一般代理可以調解嗎
2021-02-14法定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繼承遺產
2020-12-22繼承遺產需要繼承債務嗎
2020-11-1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的解釋
2020-12-27有的單位在勞動合同中規定女職工結婚、生育就要離職等內容,這樣做屬于違法嗎
2020-12-20偷盜車輛撞死自殺的人應當賠償嗎
2021-01-17壽險投保指南
2021-03-10出口產品責任險簡介內容是什么
2020-12-17車上責任險怎樣投保
2021-02-03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的計算
2021-02-09保險公估人有哪些職責
2020-12-13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