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推薦】
欠條 債務糾紛起訴書 借條 借條和欠條的區別 借款合同 高利貸 民間借貸利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各種債權債務糾紛,有時候債務人會故意的行使一些行為危害債權人的利益,這個時候債權人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會行使撤銷權,那么撤銷權的對象一般有哪些呢,債權人撤銷權起訴對象一般是指的什么,本文將逐一為您進行介紹。
一、撤銷權的對象有哪些
從形式而言,撤銷權的對象包括四類。
(1)我國《民法通則》中的“民事行為”。《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顯失公平的。被撤銷的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2)要約。《合同法》第18條規定:“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3)遺囑。《繼承法》第20條第1款規定:“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
(4)合同。《合同法》第54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合同法》第5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從法律歸屬而言,撤銷權的對象包括三類。
(1)行為人自己的行為。
(2)他人的行為,如《合同法》第74條規定:“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并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合同法》第75條規定:“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合同法》第193條規定:“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3)行為人和他人的行為組合—合同。
從行為效力而言,撤銷權的對象包括兩類。
(1)無民事效力的行為。《合同法》第186條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可任意撤銷之行為,應無民事效力。
(2)有民事效力的行為,又可細分為兩類。未生效行為。如《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的因意思表示不真實而欠缺生效要件的“民事行為”;效力待定行為之善意相對人的行為。生效行為。如到達相對人之要約;完成給付之贈與行為,如《合同法》第192條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從數量而言,撤銷權的對象包括:(1)單數行為;(2)復數行為—合同。
從生效時間而言,撤銷權的對象包括:(1)生前行為;(2)死因行為—遺囑。
綜上所述,民法撤銷權的對象包括:《民法通則》中的“民事行為”、要約、遺囑、自己行為、他人行為、自己和他人的行為組合、無民事效力的行為、有民事效力的行為、生效行為、未生效行為、單數行為、復數行為、生前行為、死因行為,等等。這樣就產生了問題:究竟應該如何定義可撤銷行為?這一問題其實是:什么是民法的撤銷?民法撤銷的對象存在什么共性?民法的撤銷權是否應該有統一的法理根據?
二、什么是債權人撤銷權
債權人撤銷權是指債權人對于債務人所為的危害債權的行為,可請求法院予以撤銷的權利。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74條1款將其表述為:“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并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的性質學界歷來有四說即請求權說、形成權說、折衷說、責任說,在此我國學者多采用的是折衷說
債權人的撤銷權的成立要件,因債務人所為的行為是無償行為或有償行為而有所不同。前者只需具備客觀要件,后者必須同時具備客觀要件與主觀要件。撤銷權須由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以訴訟方式行使,訴訟中債權人為原告,債務人為被告,受益人或受讓人列為第三人。效力上債務人的行為一經被撤銷即自始失去法律約束力。
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應該對撤銷權的對象有哪些有所了解,我們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一定要注意撤銷權的時效,知道之日起一年內行使撤銷權,否則權利就要消滅。債權人撤銷權起訴對象后,債務人的行為將會自始失去法律約束力。
交通違章賠償標準2020
公司欠款是由法人償還嗎
欠錢不還沒有欠條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審刑事判決書范文
2020-12-02企業改制的形式有哪些
2021-02-23征地果樹補償標準
2021-02-06如果十級傷殘還在原單位工作怎么算賠償
2021-03-16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是多少
2020-12-01原產地標記和地理標志是一樣的嗎
2021-03-26交通事故后找人頂罪怎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03農村房屋贈與無協議書有效嗎
2021-02-23書面贈與協議與口頭贈與協議誰的效力更大
2021-01-13不繼承遺產可以不贍養嗎
2021-02-10超出勞動仲裁時效不予受理,可以再上訴嗎
2021-01-19單項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23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和經營權證不一致如何解決
2020-12-08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為什么集資房不可以抵押貸款
2021-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2020-12-07間隔多久才算勞動關系中斷
2020-11-14締約過失責任是否適用勞動關系
2021-01-14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違反試用期約定如何賠償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