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款合同的管轄法院如何確定
1、2015年9月1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后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2、什么是“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一書進一步解釋,民間借貸是一個雙務合同,出借人的義務是將約定借款金額的貨幣交付給借款人,借款人的義務是按照約定還款期限將約定借款金額及其利息以貨幣形勢交付給出借人,因此民間借貸糾紛中“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可能是出借人所在地,也可能是借款人所在地。結合《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對于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法院均有管轄權。這較以前規定由債務人住所地法院管轄作出了較大的改變。
二、所在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怎么辦
換言之,接收貨幣一方是否僅指住所地,是否包括經常居住地?
按照通說理解,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正確、適當地完成合同中規定的雙方因承擔的義務行為,合同的履行地點即為債務人履行債務和債權人接受履行的地方。在借貸合同中,存在兩個不同的履行行為,一是貸款人按約定向借款人支付貸款的履行行為,二是借款人按約定向貸款人償還借款的履行行為。而這兩個不同的履行行為存在兩個不同的“接受貨幣一方”,支付貸款時,接受貨幣一方為借款人,而償還借款時,接受貨幣一方為貸款人。
從《民訴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和第二十二規定,“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可知,根據一般的管轄原則,無論是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還是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時,均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借貸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規定在我國正在發生變化,以2015年9月1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為分水嶺。在該司法解釋正式實施之后,一般就民間借貸產生糾紛的,可以去合同履行地所在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無法取得合同履行地的,那么可以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民間借貸的個人借款合同范本格式
借款合同印花稅稅率的法律規定
借款合同保證有哪些擔保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繼承法院收費標準
2021-03-21侵權涉及非法建筑如何賠償
2021-02-02只有土地證的租賃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5給私人干活受傷誰承擔
2020-12-04事實婚姻如何起訴離婚
2021-03-10交通事故訴訟費能否稅前扣除
2021-02-07如何審查《交通事故認定書》?
2021-02-11單位公款打入私人賬戶會被判嗎
2020-12-19物業能在合同到期后收取物業費嗎
2020-12-12擔保合同是債權合同嗎
2020-12-02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無房產證房屋可以抵押嗎
2020-12-18競業禁止的含義是什么
2020-11-12簽訂勞動合同時要如何避免簽訂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0-12-06關于加班工資法律如何規定
2020-12-31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完家屬還要錢怎么辦
2021-01-23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管理方法
2020-12-29免賠額的形式有幾種
2021-03-24為獲理賠編造虛假事實騙保險公司構成犯罪嗎
2021-01-15拆遷補償標準多長時間更新一次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