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刑事訴訟中的起訴制度分為公訴和自訴兩種,除了刑事訴訟法第170條規定的3種類型的案件實行自訴外,其余案件均有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檢察機關提起公訴采用起訴法定原則和起訴便宜原則相結合的方針,對偵查機關和檢察院的偵查部門偵查終結的案件檢察機關經過審查后可以最終做出兩種決定:起訴和不起訴。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41條的規定,檢察機關決定起訴案件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1)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2)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責任,不具有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款、第2款和140條第4款的規定,我國的不起訴包括三種:(1)法定不起訴。指對依法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人不起訴,這種法定不起訴包括:a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在法律上不構成犯罪;b現有證據足以證實犯罪行為不是犯罪嫌疑人所為;c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2)酌定不起訴。刑事訴訟法第142條規定,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做出不起訴決定。(3)證據不足的不起訴。刑事訴訟法第140條規定,對于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依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訴決定。
對于檢察官做出的不起訴決定,我國法律規定了嚴格的制約措施,這主要表現在:
1、檢察機關的內部監督。這種監督主要是通過檢察機關內部上下級間的縱向制約和同級各部門之間的橫向約束來實現的,檢察機關的這種內部監督主要有:(1)對行使不起訴權的限制。這主要表現為:法定不起訴由檢察長決定,酌定不起訴和證據不足的不起訴由檢察委員會決定。(2)上級檢察機關對下級檢察機關不起訴的制約,主要表現為:實行不起訴決定備案制度、定期進行執法檢查、對申訴和復核案件的復查。(3)復查案件實行內部人員回避制。
2、公安機關的制約。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44條的規定,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應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公安機關,公安機關認為不起書決定書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如果不被接受還可以向上一級檢察機關提請復核。
3、被害人的制約。被害人對不起書決定的制約是通過以下兩個途徑實現的:(1)被害人向上一級檢察院申訴。(2)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3項的規定: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的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而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4、被不起訴人的制約。依據刑事訴訟法第146條的規定,對于人民檢察院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2款的規定做出酌定不起訴的被不起訴人如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訴。
5、人民法院的制約。根據刑訴法145條的規定,當被害人不服不起書決定或檢察機關維持不起書決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自行起訴,由人民法院按照自訴案件行使審判權。⑦
對于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經審查后,只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便應該開庭審判:(1)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2)附有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的復印件或照片。并且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284條規定:人民法院經審查后認為,人民檢察院起訴移送的有關材料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50條規定的條件的,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書面意見要求補充提供,人民檢察院應當補充提供,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日內補送。對于人民法院的這種要求人民檢察院認為不當的可以要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必要時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由此可見,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決定起訴的案件,只能進行程序性的審查,并且這種審查并沒有完全的獨立性,其審查要受到人民檢察院的制約。
通過以上對我國公訴權制約措施規定的介紹,我們可以發現我國對公訴權制約的規定存在以下三大缺陷:
1、缺乏對起訴決定的專門審查程序。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們缺乏對檢察機關做出的起訴決定的專門審查程序,這就使得一些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難以得到及時的有效的過濾,因此對于被告人而言,“一旦在審判前階段受到無根據或不公正的刑事追究,法院是不可能將其阻擋在法庭之外的”。⑧不僅如此,這種專門審查程序的缺失也為檢察機關濫用追訴權提供了可能性,這不僅損害了司法機關的權威,而且對公民的合法權益構成了重大威脅。
2、利害關系人對檢察機關做出的不起訴決定難以獲得有效的司法救濟。這主要表現在:
(1)被害人對檢察機關的不起訴決定,難以獲得有效的司法救濟。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45條的規定,被害人對人民檢察院做出的不起訴決定不服,可以以自訴的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由此可見在我國被害人對檢察機關不起訴決定獲得的司法救濟是通過“公訴轉自訴”的方式來實現的,這就使得被害人對檢察機關的不起訴決定不服時其負有舉證的責任。而在我國被害人缺乏收集證據的手段和權利,也無權要求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調查收集證據,因此被害人很難收集到有力的證據,如果被害人不能收集到有力的證據,人民法院將會依據刑事訴訟法171條的規定要求被害人提出補充證據,如果被害人提不出補充證據,人民法院將說服自訴人撤訴或裁定駁回。因此被害人的權益很難獲得有效的司法救濟,我國對被害人的這種司法救濟程序和日本的準起訴程序以及德國的強制起訴程序不同,這是因為,在日本如果法院認為被害人的請求有理裁定交付審判時即視為對該案件公訴已經提起,并以公費指定律師擔任檢察官的原告職務,而在德國,法院在聽取被指控人陳述后,法院認為申請正當的,裁定準予提起公訴,裁定有檢察院負責執行。
(2)被不起訴人對不起訴決定不服的難以獲得有效的司法救濟。在我國不起訴包括:法定不起訴、酌定不起訴和證據不足的不起訴,雖然根據法律的規定,這三種不起訴的處理決定并不關涉實體問題,但是這三者還是存在區別的,這主要表現在:對于酌定不起訴,檢察官認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需要沒收違法所得的,有權提出檢察意見,移送主管機關處理;而對于證據不足的不起訴,檢察機關不起訴只是因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而做出不起訴決定,并不表明被不起訴人沒有犯罪。根據“有利益就有訴訟”的原則,如果被不起訴人認為其根本沒有進行犯罪則被不起訴人應有權對這兩種不服不起訴決定提起訴訟。但是在我國,根據法律規定,被不起訴人對不起訴不服的,只能向檢察院提出申訴,而且這里的被不起訴人只限于“酌定被不起訴人”,至于證據不足的被不起訴人法律根本未做規定,更不用說被不起訴人能否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要求獲得司法救濟了。
3、對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的不起訴決定,缺乏司法制約。由于檢察機關自偵的案件往往沒有具體的被害人,因此對檢察機關自偵案件不可能存在被害人不服檢察機關不起訴決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的情況,從而導致對檢察機關自偵的案件缺乏司法制約,并且對檢察機關自偵案件也難以獲得其他途徑的監督,檢察機關自身不可能提出復議、復核,被不起訴人也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因此對檢察機關自偵案件不起訴的制約環節出現了空白
二、對檢察機關公訴權制約的完善
針對上面我國對公訴權制約存在的缺陷,并結合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筆者認為對我國檢察機關公訴權制約的完善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建立對檢察機關起訴決定以及酌定不起訴和證據不足不起訴決定的預審程序
從以上我們對有關國家對公訴權的制約措施的介紹,我們發現大多數國家對起訴決定都設置了至少一道專門的審查程序。這些審查程序的設置對于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和防止檢察機關濫用起訴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針對我國對起訴決定的制約缺失的現狀,我們應仿效西方國家的做法,建立我國的預審程序。考慮到我國的偵檢關系和刑事訴訟的“訴訟”形態以及對利害關系人的利益的保護,我們可以仿效意大利的預審程序來建立我國的預審程序。具體設置如下:檢察機關對于偵查機關或偵查部門偵查終結的案件,如果其認為該案件屬于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法定不起訴案件,則可以直接做出不起訴決定;如果檢察機關經審查后認為應當做出酌定不起訴的決定或證據不足不起訴的決定,則應當制作酌定不起訴或證據不足不起訴意見書,將案件材料和意見書交由預審法官審查,并最終由其對案件做出處理:如果預審法官認為檢察機關的不起訴意見正確的可以做出酌定不起訴或證據不足的不起訴的裁定,如果預審法官認為檢察機關的不起訴意見不正確的,可以做出法定不起訴裁定或起訴裁定;如果檢察機關認為應當起訴的可以做出起訴決定書,并將案件移送預審法官由預審法官決定是否將案件交付審判。
(二)建立被害人不服不起訴的強制起訴程序
為了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使其合法權益能夠得到有效的司法救濟,我們應建立對檢察機關做出的不起訴決定或預審法官做出的不起訴裁定不服時直接向法院提起請求審判的強制起訴程序,其具體設置如下:被害人對檢察官做出的不起訴決定和預審法官做出的不起訴裁定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請求審判之訴,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請正當的,應當裁定準予起訴,并裁定有檢察機關負責執行,為了防止被害人濫用該權利,對于強制起訴的啟動應設置嚴格的條件:
1、明確限定被害人提出請求的期限,被害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請求,否則,法院對其請求應當駁回。
2、必須有足夠的理由證明檢察機關做出的不起訴決定和預審法官做出的不起訴裁定在認定事實適用法律方面存在錯誤或存在嚴重的違反法律程序的行為。
3、被害人提出的申請必須有一名律師的簽名。
4、必要時法院可以要求被害人交納一定的保證金。
(三)建立被不起訴人對不服酌定不起訴或證據不足不起訴的強制起訴程序
盡管預審法官做出的酌定不起訴或證據不足的不起訴裁定,可以使被不起訴人免于被法院定罪并判處刑罰,但是在我國由于檢察機關對酌定不起訴可以提出檢察意見從而使其職務、職位和財產受到重大影響,而證據不足的不起訴又容易使被不起訴人難以摘掉“犯罪嫌疑”的帽子,從而使的被不起訴人的名譽和日常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應賦予這兩種被不起訴人以請求法院宣判自己無罪的權利。具體設置如下:酌定被不起訴人或證據不足不起訴人如果認為自己無罪,則可以向法院提出請求之訴,要求法院依法宣判自己無罪,法院審查后認為其請求成立的,則應當裁定開庭審判,經被不起訴人和檢察官經過法庭辯論以后由法官做出最后判決;法院認為其請求不成立的,應當駁回其起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官的審判受政府監督嗎
2020-11-18拘傳的程序有哪些
2020-12-11新婚姻法有沒有事實婚姻
2020-11-08交通事故定殘需要哪些材料
2021-02-09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判刑
2020-11-28以格式條款簽訂得到合同叫什么
2020-12-13放棄繼承權允許撤回嗎
2021-02-01小學生課間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06業主委員會具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1-20樓宇外墻面使用涉及什么法律問題
2020-11-15女職工哺乳期保護
2021-01-08試用期、服務期是如何確定的
2021-02-03勞動爭議一審結束仲裁還有效力嗎
2021-02-10企業為員工買人壽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1-01-24買賣投連險有哪些費用需要交納
2021-03-24男子墜亡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1-03-24保險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2021-02-20事故索賠需準備哪些證件?
2021-01-03保險受益人具有怎樣的法律制度
2021-03-11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之間有哪些不同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