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陳述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最后陳述應由被告人親自說,控方不能打斷和干擾
最后陳述本質上仍是被告人的自辯,是辯護權的一部分。但同一般意義上的辯護權相比,最后陳述權有著獨特之處:一是最后陳述的主體僅是被告人,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能由辯護人代為行使;
二是在最后陳述中,并不存在如其他辯護權中控辯雙方直接意義上的對抗,在這一階段中,只有被告人一人在法官主持下進行陳述,不存在控方的辯駁,被告的意見可得以充分提出。
2、權利的行使皆應有一定的限制,刑事被告人的最后陳述權也不例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審判長宣布法庭辯論終結后,合議庭應當保證被告人充分行使最后陳述的權利。被告人在最后陳述中多次重復自己的意見的,審判長可以制止。陳述內容蔑視法庭、公訴人,損害他人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與本案無關的,應當制止。
在公開審理的案件中,被告人最后陳述的內容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商業秘密的,應當制止。
不過在司法實踐中,被告人的最后陳述被以“與本案無關”為借口打斷的情況比比皆是,許多情況已經構成了對最后陳述權的侵犯。對于“與本案無關”的理由應當慎用,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被告人的最后陳述是否與本案無關,往往要到陳述結束后才能作出判斷而不是在一開始陳述就可以得到結論。”
3、最后陳述權,是刑事被告人在庭審中享有的一項重要的訴訟權利,
其理論基礎主要在于立法對刑事被告人弱勢地位的特別關注以及對言詞原則的體現。最后陳述程序的設置,有助于法官更好地發現案件真實,同時還凸顯了對被告人人格的尊重,又可以對旁聽民眾有一種特殊的教育功能。\在性質上最后陳述權主要是辯護權,此外還體現為一種情感宣泄權。
4、作為法庭審理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被告人的最后陳述有助于法官發現案件真實。畢竟,在具體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往往是最了解案情的人。
而被告人的最后陳述,又常常能夠最集中、最明顯地表現出被告人的主觀個性特點。通過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被告人的最后陳述較之其以前的各種陳述,往往有新的內容。因此,被告人的最后陳述對于法官作出正確的判決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規定:“被告人在最后陳述中提出了新的事實、證據,合議庭認為可能影響正確裁判的,應當恢復法庭調查;如果被告人提出新的辯解理由,合議庭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恢復法庭辯論。”
以上,如果大家對于這個問題還有什么疑惑,我們有專業刑事辯護律師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于涉外婚姻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9立約定金的數額由誰約定
2021-01-15擔保公司違約金合法嗎
2020-11-19結婚彩禮的法律規定2019年是怎么樣的
2020-11-13法官上街 宣講家庭暴力案例
2021-01-24房屋遺產繼承立案執行多長時間
2020-12-09商標侵權是否必須要物證
2021-02-19簽訂了勞動合同跟是否在試用期內有關系嗎
2021-03-07私立醫院產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2-27商業銀行可以不經營辦理國內外結算業務嗎
2021-03-16集體合同與勞動合同有哪些不同?
2020-11-08入職體檢屬不屬于個人隱私
2020-12-28確認勞動關系是否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2021-03-10企業必須有工會嗎
2020-11-12公司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0-11-18哺乳期什么情況可以直接申請仲裁
2021-02-24免責條款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2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0-12-31增強保險監管手段
2020-12-16保險船舶受損后怎樣索賠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