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審判的內容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2)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3)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會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
(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嚴格執行公開審判制度的若干規定》嚴格規范了公開審判案件的范圍。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決定不公開審理的離婚或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及法律另有規定的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其他第一審案件依法一律公開進行。對公開審理的第一審案件,當事人提起上訴的或檢察機關抗訴的,除依法應當發回重審和事實清楚可逕行判決的外,第二審也應依法公開進行。
存在問題
從中國公開審判制度的執行情況來看,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第一,缺乏實質性公開,公開審判流于形式。公開審理要求法院對案件的實質性審判活動,即對案件證據的采用、事實的認定、對當事人是非責任的評判都應當在公開的法庭上進行,法官只有通過法庭審理,才能形成對案件的認識,作出裁判,作到讓勝訴方贏的堂堂正正,敗訴方輸的明明白白,旁聽者聽的清清楚楚。
而在司法實踐中,普遍存在著公開審理形式化的傾向,突出表現為:
1、先定后審。盡管隨著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不斷推進,法官“大包大攬”的狀況已經有所改觀,但總體而言,人民法院在訴訟過程中行使職權時仍顯的過于積極主動。法官在開庭審理之前過多的介入訴訟,通過對證據的調查收集和對當事入的詢問,事實上已經開始了對案件的實質性審理,評斷意見也已經形成,使得公開審理僅僅是走走過場而已;
2、審理與判決脫離。即審案的不判案、的不審案。在審判委員會是法院里的最高權利機構,絕大多數案件要經過審判委員會討論后,才能定案,合議庭必須執行。事實上,審判委員會在決定肘,一般由“主辦人”匯報案情,如當事人爭議的事實,雙方各自的證據和理由、合議庭對證據和事實的認定、適用法律及最終的處理意見。審判委員會委員根據匯報的情況各自發表意見,最后少數服從多數形成決議。這實際上是在審判委員會的委員未直接聽證的情況下,對案件又進行了一次審理。這種情況就必然導致“審”與“判”的脫節,更何況有些法院甚至由主管院長或庭長拍板定案的情形屢見不鮮了。
第二,審判公開的內容不徹底。突出表現在開庭走過場現象的存在。審判方式改革所倡導的及時開庭、當庭宣判的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庭審功能,有證舉在庭上,有理辯在庭上。由于庭前證據交換還沒有形成一項法律制度,有的審判人員開庭前,就通知當事人進行詢問,對判決的結果內心早已形成確信,特別是一些庭審直播、觀摩庭的案件,法官對案件的如何處理早已心中有數,開庭變成形式。
第三,公開審判程度不夠,即在判決理由和法律適用上的公開不夠。審判公開既包括認定事實的公開,也包括適用法律的公開。有的審判人員,由于缺乏一定的法學功底,對判決結果不能從法理的高度作出令當事人信服的解釋。不能針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并結合案件具體事實,說明采納與否的理由,只簡單地說明依據某某法律多少多少條。但對該條的內容是什么,卻沒有注明,而當事人由于受到其文化水平的限制,查找法律條文特別是一些司法解釋性文件往往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刑事法庭審判程序包括哪些內容?
一、開庭審理
1、被害人、訴訟代理人經傳喚或者通知未到庭,不影響開庭審理的,法院可以開庭審理。
2、辯護人經通知未到庭,被告人同意的,法院可以開庭審理,但被告人屬于應當提供法律援助情形的除外。
3、審判案件應當以庭審為中心。
事實證據調查、定罪量刑辯論在法庭,裁判結果形成于法庭。
二、宣布開庭
1、書記員和審判長的分工。
2、審判長查明當事人的情況,宣布合議庭組成和告知訴訟權利。
三、法庭調查
1、總順序
公訴人宣讀起訴書--被告人、被害人陳述--訊問、詢問被告人--詢問被害人--詢問證人、鑒定人--出示物證、宣讀鑒定意見和有關筆錄。
2、法庭調查的原則
先控方,后辯方;先人證,后物證。
控辯雙方申請證人出庭作證,出示證據,應當說明證據的名稱、來源和擬證明的事實。
法庭認為有必要的,應當準許;對方提出異議,認為有關證據與案件無關或者明顯重復、不必要,法庭經審查異議成立的,可以不予準許。
法庭開庭審理公訴案件時,出庭的檢察人員和辯護人需要出示、宣讀、播放已移交人民法院的證據的,可以申請法庭出示、宣讀、播放。
法庭同意的,應當指令值庭法警出示、播放;需要宣讀的,由值庭法警交由申請人宣讀。
3、發問被告人的規則
除書記員以外都可以發問,但是除公訴人外,其他人發問需經審判長許可。
4、對人證的調查
詢問證人、鑒定人的順序;(誰提請通知的,誰先問)
詢問證人、鑒定人的規則:單獨詢問、證人、鑒定人不能旁聽案件、發問的內容應當與本案事實有關、不得以誘導方式發問、不得威脅證人、不得損害證人的人格尊嚴。
根據案件的性質不同,法院在審理的時候所采取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些案件可以公開審理,但是有一些案件就只能不公開審理,比如說未成年人案件和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何種情況下合伙人可以要求分割合伙企業財產
2020-12-02大學生校園貸事件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5探視權能接走住幾天嗎
2021-01-07近親可以領到結婚證嗎
2020-12-08贍養協議公證細則
2021-01-18交通事故起訴程序有哪些
2021-01-07離婚了房產證還押在銀行如何過戶
2021-03-10中間人拿好處費違法嗎
2021-01-27用人單位拒不出具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怎么辦
2021-01-10在職勞動糾紛申訴期是多久
2020-11-25什么是保險條款
2020-12-27機動車保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6人身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12修理廠內倒車撞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人身傷害事故?
2020-12-03離婚后保險受益人可以變更嗎
2020-12-3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世紀理財:投資公告中的買入價與賣出價
2020-12-30購買人壽保險時的注意事項
2021-01-15出讓土地上的房屋可以拆了重修嗎
2021-01-10不服征地拆遷補償方案,可重復申請行政復議嗎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