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繼承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我國《繼承法》第五條對繼承的方式做了規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辦理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撫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由《繼承法》規定的遺產繼承的方式主要有四種情況:
1、遺囑繼承,即被繼承人在生前訂立遺囑,指定繼承人繼承自己的遺產。
2、遺贈,即被繼承人生前訂立遺囑,將遺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3、遺贈扶養協議,即被繼承人與扶養人訂立協議,由扶養人負擔被繼承人生養死葬的義務,被繼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財產在其死后轉歸扶養人所有。該方式主要出現在老人無人贍養的情況下。
4、法定繼承,即在上面三種情況都不存在的情況下,法律根據親屬關系的遠近確定的順序。法定繼承人的第一順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如果同時出現兩種以上繼承情況,在這四種繼承方式中,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遺贈,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繼承。
針對個人遺產繼承方式,除去上面四種情況以外,還有下面兩種情況:
1、代位繼承,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2、轉繼承,繼承人在被繼承人死亡后,在遺產繼承前死亡的,其繼承份額由其他繼承人承受。
為了防止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其實被繼承人可以事先立好遺囑,以免發生一些遺產繼承的糾紛事件。對于遺產繼承,主要有遺囑繼承、遺贈、遺贈扶養協議、法定繼承幾種方式,其中,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繼承,遺贈扶養協議效力最高。更多咨詢請關注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國家對未成年工勞動保護有哪些
2020-12-03法醫鑒定后抓人有效期
2021-02-28商標被搶注如何提出商標異議
2021-03-09警察對孕婦可以傳喚嗎
2021-01-13公務員錄用公示期間舉報如何解決
2021-03-18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中介有哪些價格欺詐的情形
2020-12-11轉正后辭退員工是否給賠償
2020-12-16女職工孕期能不能被辭退?
2020-11-10意外險報銷的概念是如何的
2021-03-22保險經紀人的條件資格有哪些
2021-02-23保險拒賠引真空地帶爭議
2020-11-20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保險代理人騙領客戶保險金,保險代理人構成何種犯罪
2021-01-10辦理機動車理賠注意什么
2021-03-19保單遺失,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1-01-30車上人員責任險什么情況免賠
2020-12-13該保險合同是否適用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5買保險關注5個關鍵節點
2020-11-26國有土地出讓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