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繼承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我國《繼承法》第五條對繼承的方式做了規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辦理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撫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由《繼承法》規定的遺產繼承的方式主要有四種情況:
1、遺囑繼承,即被繼承人在生前訂立遺囑,指定繼承人繼承自己的遺產。
2、遺贈,即被繼承人生前訂立遺囑,將遺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3、遺贈扶養協議,即被繼承人與扶養人訂立協議,由扶養人負擔被繼承人生養死葬的義務,被繼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財產在其死后轉歸扶養人所有。該方式主要出現在老人無人贍養的情況下。
4、法定繼承,即在上面三種情況都不存在的情況下,法律根據親屬關系的遠近確定的順序。法定繼承人的第一順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如果同時出現兩種以上繼承情況,在這四種繼承方式中,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遺贈,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繼承。
針對個人遺產繼承方式,除去上面四種情況以外,還有下面兩種情況:
1、代位繼承,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2、轉繼承,繼承人在被繼承人死亡后,在遺產繼承前死亡的,其繼承份額由其他繼承人承受。
為了防止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其實被繼承人可以事先立好遺囑,以免發生一些遺產繼承的糾紛事件。對于遺產繼承,主要有遺囑繼承、遺贈、遺贈扶養協議、法定繼承幾種方式,其中,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繼承,遺贈扶養協議效力最高。更多咨詢請關注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等級賠償標準
2021-01-12國內互聯網金融的法律環境概況
2020-12-15監護人有權利不讓爺爺奶奶看孩子嗎
2020-12-15車禍二級傷殘最多賠償多少錢
2020-12-04繼承人可以放棄繼承遺產嗎
2020-12-16買賣合同糾紛能否申請司法鑒定
2021-01-06家里失火國家有賠償嗎
2021-02-21房屋賣了又辦理抵押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2021-01-03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房產未滿兩年贈與過戶怎么交稅
2021-02-14賣家是否要按約付中介費
2021-02-21企業股東簽競業限制合同合理嗎
2020-11-16整容手術意外有保險可買嗎
2020-12-19什么是以房養老
2021-01-24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四)
2021-01-10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可以是同一人嗎
2020-12-12簽了保險合同什么情況可以解除
2020-12-17保險人的違約行為有哪些
2020-11-30車禍理賠清單
2020-12-01退商業車險過程是怎么樣的,退保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