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審判決即為終審判決,當事人不得再上訴。對二審判決若有異議,認為程序、實體上有錯誤時,可提起再審(我國稱為審判監督程序)。審判監督程序的啟動有三種形式:當事人申請再審,法院決定再審,檢察院抗訴進行再審三種。
審判監督程序的啟動
(l)由有審判監督權的人民法院提起。我國《刑事訴訟法》254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因此,作出終審判決的法院,如發現已生效的判決確有錯誤,應依照法律規定決定進行再審,依法作出正確的判決。
(2)由符合法定條件的當事人申請。《刑事訴訟法》253條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因此,當事人對已生效的判決,可以申請再審。但當事人申請再審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刑事訴訟法》254條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一)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二)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依法應當予以排除,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四)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五)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當事人的再審申請,如不符合上述規定,法院審查后,應將予以駁回。
(3)由有監督權的人民檢察院提起。《刑事訴訟法》254條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對于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征地拆遷程序究竟是什么
2021-03-25股權托管中心能轉讓股權嗎
2020-11-11普通許可可以轉授權嗎
2021-01-05私自接自來水如何處罰
2020-11-25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內容是什么
2021-01-10承兌匯票保證金可以查封嗎
2021-01-13沒有借條怎么起訴呢
2020-11-27中止探望權如何恢復
2020-11-26異地審理需要怎么申請
2021-03-18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1-03-02員工在下班路上受傷公司如何處理
2021-01-16為何高管人員勞動爭議訴求難以得到法院支持
2020-12-23工傷意外險理賠多少錢
2020-12-07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7保險合同中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是什么
2021-02-28貨車司機沒有資格證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交通事故保險不理賠怎么辦
2020-11-13事故保險理賠要幾天
2021-03-01被保險代理人誤導欺騙如何維權
2021-02-08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