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訴訟中的回避制度
《刑事訴訟法》第31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32條本法第29條、第30條、第31條的規定也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二、刑事訴訟中申請回避的規定
1、申請回避的期限。
根據回避制度的立法宗旨,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等各訴訟階段都可以提出回避申請。例如,在審判階段,人民法院在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應當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回避。當事人在知悉其權利后,可立即申請有關人員回避。
2、回避的審查與決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另外,參與偵查活動的記錄人、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參與檢查活動的書記員、司法警察、人民檢察院聘請或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的回避,由檢察長決定。參與審判活動的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由人民法院院長決定。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長回避問題時,由副檢察長主持,檢察長不得參加。審判委員會討論院長回避問題時,由副院長主持,院長不得參加。
3、對駁回申請回避決定的復議。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不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對于“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28條、第30條所列情形的回避申請,由法庭當庭駁回,并不得申請復議”。筆者認為,此條司法解釋與法律的規定及精神相抵觸。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刑事訴訟中的回避制度是怎樣的相關知識的具體介紹,我們也了解到對于刑事訴訟是嚴格的,所以大家在這方面如果還有其他相關的問題,歡迎來咨詢律霸網的相關法律顧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自訴案件的受案范圍有什么
2021-02-04同居關系是否是家庭關系
2021-03-16法津顧問必須是律師嗎
2021-02-11怎樣進行著作權注冊
2021-02-04債權債務轉讓應該注意哪些內容
2020-12-22公司在上海股交中心掛牌是否影響其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
2021-01-09當事人在不知情下被簽合同有效嗎
2021-01-21合同中的哪些免責條款屬于無效條款
2020-12-26假學歷入職國企十年如何處理
2020-11-15勞務外包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2-05收費停車場內車輛被盜,商場能否擔責
2020-12-26車禍受傷的雙份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22意外傷害險可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12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承保哪些責任?
2020-12-04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改造
2021-01-20重復保險的司法認定
2021-01-16什么是保險欺詐
2020-12-07保險合同成立的要件有哪些
2020-12-28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起訴
2021-03-15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法院如何確定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