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回避權利
指案件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認為有關人員具有法定回避理由而向公安司法機關提出申請,要求他們回避。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偵查、檢察、審判人員,以及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自行回避:
①是本案的當事人或當事人的近親屬。
②本人或本人的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③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代理人。
④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未自行回避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申請他們回避。司法人員未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未申請回避時,司法機關有權決定其回避。偵查人員在回避的決定作出前,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當事人在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判過程中,均可申請回避,如回避的申請被駁回,可申請復議一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回避也有專門規定。關于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自行回避和當事人申請回避的理由,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基本相同。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的緊急措施除外。法院應在回避申請提出的3日內,以口頭或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法院應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明確規定,如果檢察人員與案件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應當自行回避;根據這一法定原則,《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二十條進一步明確規定,檢察人員在受理舉報和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有前述情形的,"應當自行提出回避;沒有自行提出回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按照本規則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決定其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其回避;對于應當回避而沒有回避的現象和人員,2000年7月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屆檢察委員會第65次會議通過的《檢察人員任職回避和公務回避暫行辦法》第十六條規定:要“視情節予以批評教育、組織調整或者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回避”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官可以兼職做律師嗎
2020-12-21合伙人鬧翻了怎么撤資
2021-01-12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8合同不能履行可否因為疫情免責
2021-03-06贈與合同怎么行使撤銷權
2021-01-12保姆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5找二手房中介怎么安全交易
2021-03-24勞動合同糾紛被告是否要反訴
2020-12-13勞務派遣解聘后是否有補償
2021-01-30意外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01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
2021-03-20保險合同中的默示保證是什么意思
2021-03-05互聯網保險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2021-03-16新保險法對責任保險制度進行了哪些修改和完善
2020-12-07貨物掉落砸傷交強險拒賠合理嗎
2020-12-12固定資產保險費如何計算
2021-03-25保險費的實質是什么
2021-02-18南京農村拆遷補償多少平方
2021-02-20征地拆遷律師如何收費
2021-02-20私房拆遷了能在再享受公房拆遷補償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