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審判現狀
作為社會矛盾的最終解決方式,審判在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社會秩序的維護和社會良好精神風貌的形成方面具有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由于特殊歷史原因,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歷代封建皇帝集立法權、行政權和裁判權于一身,獨攬國家大權,人民的生命及各項權利均很難得到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也就無從談起。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下,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這一偉大口號以來,國家領導的法治決心日益堅定。2010年,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成,市場經濟所需要的基本的法律規則已經建立。然而,一方面,我國立法日益具有現代化的特點,但司法明顯不適應立法現代化的要求。
這主要表現在我國司法現有的體制、審判方式、某些操作程序、法官制度等等,都與嚴格執法和司法現代化的要求不完全適應;另一方面,司法審判人員的整體執法素質不高,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地方保護主義、司法腐敗和裁判不公的問題嚴重存在,損害了法律在社會中的權威性。
[1]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而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司法活動的保駕護航,在這一關鍵時期,審判作為司法活動的核心力量,承擔的責任更加重大,如何才能真正實現為建設平安中國、律霸網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是每個法律人應重點思考的問題,更是法院系統應放在頭等事來解決的問題。
二、獨立審判的理解與必要性
在研究獨立審判前,我們首先要明確審判的概念。審判是指相互對立的雙方或者多方就一定的事實發生爭議,或者某一事件的性質在法律上處于不明確的狀態時,由中立的第三者在聽取對立雙方主張和證據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判斷依照法定的程序作出裁決的過程。[2]審判權是一個中立性的權力,法院的審判職能決定了其是各種法律糾紛的裁決者,是法律最后一道屏障。獨立審判是保證裁判公正的重要條件之一,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石。雖然各國對審判獨立的理解不盡相同,但唯有使裁判活動不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使裁判者得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對案件作出最終裁判,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這確是不同法系國家的共識。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睆膰腋敬蠓ㄉ媳WC了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地位。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憲法規定的審判獨立不是絕對的,它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審判權。是法院整體的獨立,不是實行三權分立的國家所說的司法獨立,更不是法官個人的獨立。
長期以來,我國學術界對獨立審判原則僅僅詮釋為法院作為一個整體行使時獨立,而否認法官在法院內部的獨立,以為審判獨立“不是個人獨立,也不是合議庭獨立”,法院以外的行政機關、團體和個人不得干預法院的審判活動,而在法院內部,要實行院長、庭長審批制和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制。從根本上說,這與中國的國情有關,與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近現代以來的制度選擇有關。我國以法院整體獨立制度在過去長期的司法實踐中發揮著不可否認的積極作用,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與改革范圍的逐步拓寬,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隨著進出口貿易活動的增加,相關的糾紛案件將會進一步增加。
如何處理權與法,人治與法治,遵循國際規則,借鑒外國成功的法律經驗,保障法官在獨立行使審判權中的地位,將成為我國審判體制改革不可回避的問題,而且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現行的法院整體獨立制度也存在著各種弊端,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討:
(一)淡化了法官的作用。筆者認為,要實現審判獨立,根本是保障法官的個人獨立。因為憲法雖賦予法院以審判權,但審判權的行使是通過法官具體的審判行為來實現的。正如**斯特里教授所指出的,“現代意義上的司法獨立概念,不僅僅局限于法官的個體獨立即法官的身份獨立和實質獨立,它還包括司法機關的整體獨立。”
[3]在我國,審判委員會是人民法院的最高審判組織,對于需要由其討論決定的某些案件和其它審判業務上的問題,具有最高決定權。雖然理論上只有重大疑難案件才上升到審判委員會,但現實是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范圍不明確,造成遞交審判委員會討論的案件過多。削弱了合議庭和獨任法官的職能,使法官事實上只對案件擁有受理權,而沒有裁判權。這就造成承審法官不判案、判案者不審理的現象,猶如診斷的醫生不開處方,開處方的人不接觸病人。
(二)法院的管理模式行政化氛圍濃烈。由于是法院整體獨立而非法官個人獨立,以致于在審判實踐中,法官始終以法院工作人員而不是以法官個人身份出現在審判程序中,他們對外代表法院履行職權,包括依法調查收集證據,組織并主持案件的開庭審理,但卻不能獨立地對外作出裁判。法院也有了理由,把行政管理性的作法都帶到了審判活動中來,虛化了具體承擔案件的法官的作用和權威。
而審判職能是法院的根本職能,但目前普遍現象是,法院內部的管理也是照搬行政單位的管理辦法,使審判職能只屬于依附狀態。法院在辦案的過程中,領導審批制、業務庭的庭務會議、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制等現象極為普遍,形成了一套內部的管理制度,使得行政職能不斷膨脹,嚴重地干預了審判職能的發揮,把行政職能凌駕于審判職能之上。
(三)為其他機關干擾司法活動提供技術上的理由支持。我國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雖然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但必須接受黨的領導。黨管司法、黨管干部等一系列的原則,對于確保我國司法機關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確實是必要的,但是黨究竟如何領導司法,黨如何才能保證其僅僅在思想上進行領導,而不對具體的司法過程產生干預,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現實中,有的地方黨委對司法進行了嚴重的干涉,甚至直接插手司法,有的地方黨委通過打電話、遞條子等方式,進行非正式的干涉,也有的地方黨委利用制度上的不完善,通過政法委員會對法院的領導,進行正式的干涉,其最終的結果是,憲法條文上所謂的法院獨立當然無存。
[4]此外,我國國家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人民法院要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這也是憲法明文規定的。
人大監督法院審判工作具有充分的憲法和法律依據,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加上人大制度中的某些環節的不完善,人大監督作用的發揮并不盡如人意。一些越位監督、違法監督的做法導致在個案監督中干擾和剝奪了人民法院的獨立審判權。在實踐中表現為出于一些方面的考慮,對案件的審理進行不同尋?;蚍磸偷谋O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判權的獨立行使。
三、落實獨立審判的舉措和建議
在我國現有的制度框架下,落實審判獨立,筆者認為應從保障法院整體獨立的前提下,再積極探索法官個人的獨立。
(一)法院整體獨立的舉措。法院整體獨立是法官個人獨立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法院的整體獨立,法官個人獨立將永遠不可能實現。而要真正實現法院的整體獨立,為法官的個人獨立打好根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進一步改革我國法院現有的財政體制。目前我國法院的經費依賴于當地政府的撥款,這就必然導致法院要維護當地利益,一方面,法院吃的是地方的飯,用的是地方的錢,自然受地方控制,法院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地方政府的經濟“報復”,使自己處于一種尷尬的地步;另一方面,法院經費的多少取決于地方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狀況,因此,法院往往更多地從發展和保護本地經濟利益出發去執行法律,而不是著眼于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和司法公正,其結果必然是司法上的地方保護主義。正是這種依賴性和被控制的關系,司法權力必然無法避免地方控制而真正實行依法辦案。
[5]面對這種情況,我國可以參照英美法系國家,改革撥款體制,保障司法經費。通過國會立法把地方財政對司法經費的支付比例確定下來,把以前的撥款變成相對固定的專項稅。我國可以通過人大的立法來確立該專項稅。也可以實行法院經費由中央財政單列,統一劃撥,由最高法院統一管理,具體分撥使用。如果難以實現,也至少應由省級財政統一劃撥,由高級法院具體分撥的辦法。
(2)進一步改革我國法院現有的人事制度。法官的任免,必須由法院本身依照法官法獨立決定,不應該受政府或其他團體的強制干預和影響。今后,我國法院的人事決定權,應該逐漸過渡給完全獨立的各級新的司法部門,至于人員組成,應完全排除來自行政權力機關的指定,主席和大多數成員必須是職業法官。在現階段,過渡的方法可以是提高法官任命機關的級別,由地方人大改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決定,避免地方干預。也可以像有些學者提出的一樣,考慮通過設立一個獨立于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法官委員會專門負責法院的人事任免,當然這是屬于較超前的想法,真正落實難度相對較大。
(3)保證上下級法院之間的獨立。下級法院和上級法院應僅限于監督和被監督關系,而且這種監督只能通過訴訟程序來實現。而目前我國上下級法院之間領導性大于監督性的傾向較為普遍。然而實行上下級之間的垂直領導會產生很多問題,使下級法院的裁判喪失獨立性,也使一方當事人失去了程序上獲得救濟的權利。
同時,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請示匯報,使得兩級法院對具體案件的處理在二審前即已達成一致意見,導致二審終審失去了意義。因此,為了維護司法公正,應保證下級法院獨立審判。
(二)在保證法院整體獨立的基礎上再保障法官的個人獨立
審判獨立的根本是法官獨立,所謂法官獨立,是指法官享有審理和裁判案件的權力,同時對自己不正確或錯誤裁判承擔完全責任的制度。按學者的一般理解,法官獨立主要包含三層意思:其一,法官不接受立法和行政機關的領導和指示,只服從憲法和法律;其二,不同法院法官的審判活動相對獨立,彼此不得干涉,上級法院只能依上訴程序或上告程序改變下級法院的判決;其三,法官在具體的審判活動中堅持獨立,不受各方意見的左右,以“自由心證”和“無罪推定”的原則辦案。[6]而保證法官的個人獨立,借鑒各個專家的說法,筆者認為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建立法官的身份保障和經濟保障制度。
法官的身份保障。法官的身份保障制度始于英國,它是指為解除法官后顧之憂,使其免受外部干擾而依法行使職權,法律規定法官一經任命,便不得隨意更換,不得被免職、轉職或調換工作,只有依據法定條件,才能予以彈劾、撤職、調離或令其提前退休?!蛾P于司法機關獨立的基本原則》規定:無論是任命的還是選出的法官,其任期都應得到保障,直到法定退休年齡或者在有任期情況下直到其任期屆滿。
意大利憲法也有規定:法官是常任的。除非遵照最高司法委員會根據法院組織法規定的理由并嚴守法院組織法規定的理由并嚴守法院組織法規定的辯護保障所作出的決定,或征得法官本人同意,法官不得被免職或停職,也不得被調往其他法院或委派其他職責。
法官的經濟保障,法官由于其職業的特點,日常工作中面對的誘惑比其他職業要高得多。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法官的各方面能力要求都較高,在英美國家,法官專業化、法官必須是精通法學理論和司法審判業務的理論家和實踐家已成為一項規范化制度。為了培養專家型的法官,報考法學院的前提必須是已經完成了其他學科的大學教育,法學院畢業后還要經過嚴格的資格考試才能具備從事法官職業的資格。
這種嚴格的選拔制度,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法官。[7]我國現階段雖然達不到英美等法制發達的國家這般高要求,但就拿現今我國法院招錄新人的要求來說,不僅要求要通過國家司法考試,還要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門檻比其他機關都要高。所以唯有國家保證法官享受高薪,以保障法官生活安定富裕,免去生活上的后顧之憂,才能使其不受金錢、物質和利益的誘惑。
(2)限制領導審批制度,完善審判委員會的人員組成及作用,真正落實現有的獨任與合議制。我國各級法院,除了基層法院對事實簡單清楚的案件采用獨任制外,其他都是采用單數人組成的合議庭來審理案件。合議庭根據開庭掌握的案件事實和理由,按少數服從多數原則適應法律進行判決。這種形式其實就已經能發揮集體智慧,彌補個人能力和知識不足,又能實現自行監督,防止個人武斷。
它正體現了民主集中制原則。相反,允許主管副院長、庭長享有審批權,當意見不同時可要求重新評議、不予通過,明顯是一種領導否決制,凌駕于合議庭這個集體之上,與民主集中制背道而馳。在審判委員會的組成方面,我們建議入選審判委員會的不能依據行政職務決定,而是要依據司法業務水平,讓資深經驗豐富的法官能致力于審判工作,解決重大復雜、疑難案件。
在審判委員會里,也有必要做進一步細化分工,分成刑事小組,民事小組,行政小組等。使各小組的專家對在各自領域里的復雜疑難案件進行討論和表決,避免對不精通的方面發表意見。這樣審判委員會就具有更高的科學性和專業性。
(3)廢除錯案追究制度。在現代法治社會中,程序正當是其重要的標志。當代英美法系中,法官只為自己的違法行為或不當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或道義責任,而不是對判決的實體內容承擔個人責任。它們都是確立法官不受民事起訴的豁免權,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便于他們更放心的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外界任何影響。
2012年中國司法改革年度報告就指出,錯案責任追究制度雖然初衷良好,但因沒有統一的標準,使得錯案標準泛化,不少法院將發回重審、改判、啟動再審、再審改判等情況均歸為“錯案”,導致真正的錯案不能被突出重視,同時還客觀上壓制了法官審判工作的獨立性和積極性。
(4)嚴格實行直接言詞原則,并努力提高案件當庭裁判率。直接言詞原則要求審案的承辦法官通過主持開庭審理,在雙方的訴訟活動中掌握案件的事實和問題的所在,適用法律做出判決,實現審與判的統一。對案件進行開庭審理,作為一項重要的審判原則在我國的三大訴訟法中均有明確的規定。
它實現了司法的親歷性,有助于發現案件的真實及提高審判效率,是法官獨立辦案的核心工作之一。只有嚴格實行直接言詞原則,才能有效防止相關人員對案件的過問與指示,保證裁判結果的公正性。而提高當庭裁判率,使案件的裁判真正實現公開透明化,大大減少了庭后裁判導致案件審理受干擾的機會。只有這樣,裁判結果才能真正服眾,達到案結事了的目的。
(5)提高法官的專業水平與道德素養。古語云:“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官素質的高-低對于實現司法公正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法官獨立需要法官的高素質,只有具備較高的法學理論水平和審判技能的法官才能作到獨立審案,公正審案;也只有使法官成為社會上極少數的有高素質的人才能從事的職業,才能提高法官權威和群眾對法官的可信力,也只有這樣,群眾才敢于、愿于將案件提交與法官,由某一法官獨立審判。對此,我國學術界和實務界已有充分的認識,國家司法考試正是為適應這種要求而推出的措施。
相對于法官的高法學理論和審判業務水平,筆者認為,實現法官高素質、精*化更要求法官必須具備優秀的品格。我國臺灣學者史*寬先生曾對法官品格有精辟的論述:“雖有完美的保障審判獨立之制度,徹底手工藝法學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誘,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則助紂為虐,是以法學修養雖為切要,而品格修養尤為重要”。
唯有具備優秀品格的法官,才能進而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而做到忠于法律,忠于職守,始終保持獨立和中立的地位,嚴格要求自己,從內心上做到不偏不倚,實現真正的法官獨立。
(6)獨立審判的監督。權力的行使不是任意的,必須得有個度,權力應受到監督這一點上民主法治國家是有共識的。強調法官獨立審判,同樣也有一個權力制衡問題。審判獨立并不意味著訴訟的封閉,獨立與監督制約是對立統一體,其目的均在保證司法公正。對法院審判活動的監督有來自社會力量的社會監督和來自法院內部的自我監督兩個反面構成,社會監督是指國家機關、民主黨派、法人和公民對法院審判活動的監督;自我監督是指各級法院院長對本院審判活動的監督、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審判活動的監督、最高法院對地方各級法院審判活動的監督。
無論是自身監督抑或社會監督,目的都在于保證各類案件能夠得到公正合理的處理。當然,不論以哪種方式監督都應以依法監督為前提,堅決杜絕以監督之名干擾審判的獨立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高空拋物砸車物業承擔責任嗎
2020-12-31什么情況下會股權凍結
2020-11-09交通事故鑒定醫療終結時間期限是多久
2020-11-16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1孩子撫養費不夠用怎么辦,可以追加孩子撫養費嗎
2021-03-13什么情況下應該賠償勞動者損失
2020-11-08強制執行依然不賠償違約金怎么辦
2021-03-18自動順延的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15委托擔保合同可以單方面解除嗎
2021-02-22分公司簽定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1-04保安合同終止要留存多久
2020-12-28事實勞動關系確認及工傷賠償
2021-01-11數據倉庫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保險詐騙罪有哪些規定
2021-03-18保險經紀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責任分別是什么
2021-01-07有關保險的一些基本概念
2020-12-06煤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樣本
2021-02-16農村集體土地轉讓
2021-03-17劃撥土地轉出讓怎么計算價格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