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智力有問題,經鑒定是精神病人的,不用負刑事責任,如果不是精神病人的,是需要負刑事責任的,被教唆犯罪的,以從犯論處。
刑事責任能力的劃分標準:
(一)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簡稱刑事責任能力或責任能力。其概念和內容在各國刑事立法中一般未予規定,而是由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結合刑法中關于責任能力和限定責任能力的規定來加以明確和確認的。從外延看,凡不屬刑法規定的無責任能力人及限定責任能力的人,皆屬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例如:在我國刑法看來,凡年滿18周歲、精神和生理功能健全而智力與知識發展正常的人,都是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完全責任能力人實施了犯罪行為的,應當依法負全部的刑事責任,不能因其責任能力因素而不負刑事責任或者減輕刑事責任。
(二)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
簡稱完全無責任能力或無責任能力。指行為人沒有刑法意義上的辯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根據現代刑事立法的規定,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一般指兩類人,一是未達責任年齡的幼年人;二是因為精神疾病而沒有刑法所要求的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人。例如:按照我國刑法典第17條、第18條的規定,完全無責任能力人,為不滿14周歲的人和行為時因精神疾病而不能辯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人。
(三)相對無刑事責任能力
也可稱為相對有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僅限于對刑法所明確限定的某些嚴重犯罪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情況。從設立這一責任能力層次的立法例看,這種相對無責任能力人都是已超過完全無責任能力的年齡但又未達到成年的一定年齡段的未成年人,例如我國刑法典第17條第2款規定的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
(四)減輕刑事責任能力
又稱限定刑事責任能力、限制刑事責任能力、部分刑事責任能力。是完全刑事責任能力和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中間狀態,指因年齡、精神狀況、生理功能缺陷等原因,而使行為人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為時,雖然具有責任能力,但其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完全責任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減弱、降低的情況。我國刑法明文規定的限制責任能力人是有四種情況:(1)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因其年齡因素的影響而不具備完全的刑事責任能力;(2)又聾又啞的人;(3)盲人;(4)尚未完全喪失辯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如果智力有問題,經鑒定是精神病人的,不用負刑事責任,如果不是精神病人的,是需要負刑事責任的,被教唆犯罪的,以從犯論處。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抗辯權和抵消權是什么意思
2021-01-29行政處罰聽證時間是否扣除
2021-02-26商標轉讓流程規定有哪些
2021-01-17關于夫妻債務問題裁判的新思路
2021-01-06跨省辦理結婚證要有哪些具體的程序
2021-02-16訂立勞動合同程序怎么規定
2020-11-28轉繼承適用的范圍是什么
2021-02-09擔保合同的擔保期限怎么確定
2021-02-22小產權房合同受時效限制嗎
2021-03-17股份公司章程工商局版本是怎么樣的
2020-11-25勞動確認無效判決能否恢復勞動關系
2021-02-03人身意外險保險費多少錢
2020-12-07關于人身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17投保人隱瞞實情投保會后果根據不同情況而定
2020-11-17保險合同中條款約定不明應如何理解
2020-12-21被盜車失而復得引起糾紛的保險理賠
2021-01-08發生車禍該如何申請保險理賠
2021-01-05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是什么
2021-02-18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14非法從事保險代理業務或者經紀業務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