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素質得到提高,思想觀念也有所改變。離婚已不再是什么難以啟齒的事情,已被社會默認了。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好聚好散,那么一方提出離婚財產債務如何分配是夠能夠離婚,婚后財產要平均分,債務如果是用于家庭也要平均分,如果不用于家庭就要一方全部承擔,只要出現家暴之類,犯法的事,分居超過2年就可以離婚。
1,關于是否能夠離婚:
離婚是個人的權利與自由,如果雙方都同意離婚,那么可以協議離婚,雙方簽訂離婚協議,到民政機關辦理離婚登記即可;如果有一方不同意離婚,那么另一方也可以訴訟離婚。在訴訟離婚的情況下,只要法官認定夫妻雙方感情確已破裂,不適合繼續共同生活的,就會判決離婚。
認定夫妻雙方感情確已破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雙方分居滿兩年、家庭暴力、重婚或有惡習屢教不改等。而司法實踐中,一般第一次起訴法院很可能不會判決離婚,給對方一個冷靜期,6個月后如果第二次起訴離婚的,法院才會判決離婚。
相關法律依據如下:
《婚姻法》第三十二條 規定“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準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2,一方提出離婚財產債務如何分配
婚前取得的財產歸個人所有,婚后取得的財產,沒有特殊情況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時塬則上雙方平均分割。如果對方有過錯,你可以適當多分財產以作補償。但一般不存在賠償的問題,就離婚要求精神損失費或青春損失費的,法院不會支持。
相關法律依據如下:《婚姻法》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叁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叁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3,關于債務承擔: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產生的債務如果用于家庭生活,那么屬于共同債務,由雙方共同承擔;否則屬于一方的個人債務,由個人承擔。
相關法律規定如下:
一方提出離婚財產債務如何分配是夠能夠離婚,《婚姻法》第叁十二條 離婚時,塬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以共同財產償還。如該項財產不足清償時,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男女一方單獨所負債務,由本人償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碰到自己決絕不了的事情,我們可以尋求法律的援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會有徇私舞弊的事情發生,以上是對“一方提出離婚財產債務如何分配是夠能夠離婚”做出了詳細整理,希望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參考借鑒一下哦。
哪些情況下第一次起訴離婚法院會判離
離婚贍養費標準是什么
離婚財產分割與賠償計算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非交通事故,非交通事故與交通事故區別
2021-01-21如何行使留置權
2020-12-07工人在下班期間宿舍摔傷算工傷嗎
2021-02-13涉外離婚判決書可公告送達嗎
2021-02-15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殘,傷殘鑒定費由誰承擔
2021-03-16非法封路怎么處理
2021-03-23欠款強制執行會抓人嗎
2021-02-04合同違約責任怎么寫
2021-02-07國有資產的拍賣程序介紹
2021-02-16工程款支付證書是什么,工程款支付證書怎樣寫
2021-02-22撤銷仲裁的條件有什么
2021-01-08婚前個人財產會被老公的債務拖累嗎
2021-01-09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有什么聯系
2021-01-23什么情況必須先經過勞動仲裁
2021-02-12團體意外傷害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9保險糾紛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01人生不同階段保險如何規定
2020-12-28網絡上訂立的保險合同需要注意音頻形式的說明
2020-11-20保險公司有中止合同的權利嗎
2021-03-03被車撞傷后要求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意外責任險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