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我國合同違約金的起算日期是多久?
1、我國《勞動合同法》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同時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3、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逾期付款違約金的起訴時效是兩年,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但如果過了二十年還不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則訴訟時效經過。但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二、違約金的作用
違約金的主要作用,這一點歷來是學界爭議的焦點。對此,學術界有三種不同的觀點:
1、擔保說
一種觀點認為,違約金的主要作用在于擔保合同的履行。認為它“是當前社會主義組織間合同擔保的主要形式,社會主義組織間的經濟合同,如果沒有違約金的規定,就是不完整的”。因而是一種擔保方式(擔保說)。
2、責任說
第二種觀點認為,違約金是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所應承擔的違約責任。由于違約金與傳統民法中擔保方式存在著性質上的差別,所以“違約金不是債的擔保方式,立法和法學理論也不應該要求違約金發揮債的擔保作用”(責任說)。
3、折衷說
第三種觀點認為,違約金既是擔保方式,又是違約責任方式(折衷說)。現在持第三種觀點的人越來越多。其實這三種觀點只是第二種觀點與第三種觀點之爭,因為現在沒有人認為違約金是一種純粹的擔保方式,將其認為是純粹的擔保方式與違約金在各國的運用是不相符的。因而,我們這里只對第二種觀點與第三種觀點進行分析比較。
4、具體理由
考察一般持第三種觀點的論著其具體理由主要有四:
(1)違約金具有從屬性。違約金與違約金的支付不同,前者一般依違約金條款產生,是從屬于合同債務的從債,后者僅使債的標的。正是依違約金約款產生的違約金債務是合同的從債務,違約金才發生其擔保作用。因為保證、定金、抵押、質押等傳統民法的擔保方式也正是為主債實現而設立的從債,因而才具有擔保性。
(2)違約金的設立可以使當事人預知不履行的后果。在合同訂立以后,當事人對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及承擔的責任的范圍,均能事先了解,而當事人為避免承擔支付違約金的責任,就必須正確履行合同。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違約金可以督促當事人嚴格履行合同,確保債權實現。此點也是違約金與傳統擔保方式相同之處。
(3)第二種觀點一般以違約金債務人喪生清償能力后的實際結果來否定違約金具有擔保屬性理由不充分。擔保不是保險,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維護債權人利益的作用,即使傳統的民法中的擔保方式也不能保證債務人履行到期履行債務。
(4)由于懲罰性違約金的數額較多,且多與違約所致損失無關,故更能有效的督促當事人履行合同。而持有第二種觀點的論著主要認為合同法設立違約責任制度,通過懲罰過錯違約,使債務人積極適當的履行其義務,從而保障債權人的債權得以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講,違約責任也是對合同的擔保。但是在擔保債權實現這點上,違約責任畢竟有其不足,主要體現在:要受制于債務人的財產狀況;作為事后補救顯得消極;在效力上屬于債的范疇而無法與物權對抗;違約責任多以過錯為要件而對于無過錯情形無濟于事。而在將違約責任同債的擔保做分析比較之后,可以發現如果說違約金有擔保功能,那也沒有超出其他違約責任方式所具有的擔保作用的限度,因而從其擔保力不夠來最終反對其具有擔保屬性。
在我國合同違約金的起算時長一般是兩年,逾期未付違約金的訴訟期限也是兩年。針對違約金的規定,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目前是存在三大不同的觀點:擔保說、責任說和折衷說。主要是根據違約金的屬性,當事人預知不履行的后果來定奪的。針對不同的類別有不同的依據。
合同違約金一般是多少?是否有上限?
二手房延期交房違約金有著哪些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實習期要不要簽訂勞動合同
2021-03-07盜取公司財物上百萬如何量刑
2021-03-04名下沒有財產可以做擔保嗎
2020-11-08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什么時候交付
2020-11-25行政訴訟法幾幾年頒布
2021-03-102020新婚姻法有什么改變
2021-03-19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1-13醫療事故喪葬費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05打人沒有證據能立案嗎
2021-02-15土地確權是否逐戶逐地塊丈量土地
2021-01-03房屋產權到期該如何
2020-12-21公房承租人對合用部位產生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1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用人單位在哪些情況下可以主張勞動者支付違約金
2021-03-10勞動爭議申訴最長年限是幾年
2020-11-22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審查部門是保監會嗎
2021-01-06重大過失行為保險拒賠合法嗎
2021-03-24保險代理合同怎么寫
2021-01-13土地承包合同未到期能收回土地嗎
2021-03-19國家土地轉讓
2021-01-19